高分经验分享

在等到自己的2018国考笔试成绩后,我就有一个想跟大家分享交流心得的想法,今天波哥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现在就把自己的“公考心路历程”分享给大家。

(一)认清自己

我前后备考的时间加一起一共有2个多月,但我是从2017年4月决定“开始”的,可是开始了几天之后就中断了,接下来就是从10月1日地面班开始一直到考前都在备考,可以看见我的备考时间较短暂。之所以这样安排时间,是因为我深刻地了解自己不是一个耐力选手,不适合拉长战线,不然会在考前将斗志消磨殆尽,以至于不能高度集中精神迎接考试。

所以,我奉劝大家,要在考前认清自己,明确自己适合“迎战高考式备考”――即拉长战线,准备时间长达数月,每天进步一点点;还是适合“期末冲刺式备考”――虽然说是冲刺,但也要两月以上,这种备考方式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可以让我这类选手保持精神集中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个人觉得适合于自律性较弱但时间观念较强的选手。

二)找对考友

考友不一定非要有,但要就得要最合适的。我是一个自律性相对较弱的人,“相对”是相较于我的考友――一个考研女孩。其实身边不仅我一个人考公,但很多人的态度都是,考公没那么难,临阵磨一磨就妥,我想这种态度大家也不陌生。但是,持这种态度的人会上岸的几率,和努力备考的人上不去的几率相同,具体数据是参考我所知。所以有一个规律的备考作息和积极的态度是很重要的,至少我这样做没有被结果辜负。

大家都知道考研是很辛苦的,付出的努力甚至要比公考多,因为我知道我的这个朋友很自律很认真,而我也有决心做到和她时间同步,所以为了不拖她后腿我每天起床去图书馆都很干脆,偶尔一起犯懒但也会一起良心不安,从而互相督促,早出晚归。

所以,如果你也能做到不耽误别人的时间,那么一个高度自律的考研伙伴,应该是最好的考友,并且由于两个考试专业强度的差别,我想如果拿出考研的精神去备考公考,是会收到好消息的!

(三)谈谈行测

行测对我来说比申论学起来轻松,因为它包含各个领域的知识,某一题甚至可以成为我紧张的备考中的一个笑料。当然,这是后话,因为备考前期我是一个行测错50题的菜鸟,我笑不出来……

这是面授班结束前波哥给我“量身定制”的备考计划,涉及每个模块,因为我真的没有一个模块突出。说实话我只照做了两个模块――资料精做300题√;片段300题√。因为对我来说,资料最易得分,片段最易失分。

所以我在掌握了老师教授的算术技巧后精做资料,开始时计时30分钟做4套,到时后自己检查,精确到每一题应该用哪个方式算,最后再对答案。事实证明精做是真的有用,国考结束后对比各家试题回忆及答案,我的资料应该是介于错1个到全对之间。

    一开始我的逻辑填空错的一塌糊涂,尤其成语部分,不进开始怀疑自己是个文盲,所以立刻开始积累,主要是积累做错题中出现的成语,整理成册。

这个积累本很小巧,携带方便,没事看两眼,可能多得一题!

其实行测的做题顺序也很重要,如果安排不合理,可能会造成最后能拿分的模块没时间做的惨剧。我是先做资料,模拟时最多用时30分钟,到时没做完就蒙答案。最后做常识和数学,常识要全看全做,但最多用时7分钟,数学一般最多只能做5题,剩余靠蒙,不过我还是做了一张“秘籍”️――里面记载了几个数学类型题公式,午休前看几眼,既有助于睡眠:),又可能多赚几分。

行测的做题规律要慢慢摸索,即便掌握了解题技巧,也离不开“题海战术”。而且为了适应考场模式,我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这样做的好处是,把模拟当考试,再真正上场时有效缓解了紧张情绪,才能离稳定发挥甚至超常发挥更进一步!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个常才,那么有针对性地多刷题一定不吃亏。

(四)聊聊申论

比起行测,申论一开始是我的不能承受之重。记得老师第一次看我的作文时说,可以看出我很用心的把高中作文的老底交待了。其实申论高分难,但想做到不拉分本身不难,重在积累,只不过由于大家尤其是应届生几乎不主动接触时评一类文章书籍,了解大事的途径大多是刷微博扫到两眼,甚至很久没动过笔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决定考公那一刻开始就要做两件事――练字和看人民时评。这两点我起步很晚,几乎和备考开始同步,所以觉得吃亏,希望大家以我为诫。

字好看得高分,不知道算不算一条潜规则。但是我肤浅得想了一下,万一遇到跟我一个写作水平的对手出现,我也许会因为字好看一丢丢而得到判卷老师的垂怜吧。所以在我对自己考场作文的构思没有太大把握时,我花了一小时的时间一笔一划写完了作文,我敢说那是我目前写的最好看的一篇文章了!(虽然大家可能就被我们上下几张笔记中的狗爬字吓到,但其实鄙人好好写字还是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嘿嘿。)成绩出来以后,特别是后来认识一个字很漂亮的小伙伴,知道她申论72+后,我也更加确信了卷面的重要,所以在此奉劝各位抓紧练字,绝对买不了吃亏上当!

看人民时评能够获益,其实我也是在考完才有感慨。我大概看了一个月人民时评,此处没有打广告之嫌,我确实是在小麦APP上看的,初衷是想让自己写的文章具有可读性,至少不要再low,因为每一篇时评都和申论行文结构相似。看了一段时间感觉也没记住什么,有时甚至不想再看,但是生活规律一旦形成,遵循才会让人舒服,我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在走廊边溜达消食边看,现在看来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考场上的下笔如有神助的某些句子,比如考完没变胖……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陈洁老师的微博每日采点栏目和章文正老师的每日金句栏目让我获益良多,是让我有了肉眼可见进步的两个积累渠道。每天我会跟着做,记笔记,对比前后会发现自己采的点真的越来越准了,改的金句获得赞也越来越多,荣登优秀作业榜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小学生收到鼓励似的,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每天进步一点点真的是备考路上的一颗颗垫脚石。

每日采点


每日金句


此外,我也会跟着麦莉老师做填空,跟着郝帅老师每天中午看几分钟的数学题解析视频,可以说是头一次把微博利用的蛮有价值。说这些依然不是在打广告,希望波哥不要给我删掉,我是真诚的希望大家不要错过好资源,因为很多事情坚持很久之后你才能看到效果,你看到的是最后和最初的明显对比,但人的进步和蜕变是每天在发生,想想还很神奇啊!

(五)摆正心态

备考到低谷期很煎熬,我的低谷期“恰巧”在临考前一周,很是要命。我记得那时线上模拟第三天,中午吃饭前对了行测答案,结果居然和我人生第一次做成题时一样惨烈,一瞬间嗓子冒烟,以前我都不信急火攻心,那次之后我决心老了以后一定锻炼好心理素质,避免某天一下子……

我想说的是,大家在走这条路时,可能会遇到厌倦、疲乏、看不到光亮、体会不到进步,甚至会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报考之后我记得还有人质疑过我的岗位质量,但是希望无论有多大阻力,无论我们一开始决定的时候有多摇摆矛盾,最后都要全力搏一搏才能没有遗憾,也不算虚度时光。

其实很感恩遇见的各位小麦老师,虽然见面时间很短暂,甚至来不及消化学到的知识就要分别,但是他们确实在后续备考路上给了我们这些学院很大的帮助,在此附上国庆面授班上各位老师的照片以示感谢。

帅帅老师(比视频里帅八倍)


波哥压轴(意外配合,年度最佳)


文正老师(很帅,坐第一排不好意思拍正面哈哈)


之所以很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备考心得,是因为我想绝大多数的应届生,或者第一次参加公考的小伙伴,应该都和我一样一开始两眼一抹黑,找不到方向也无从下手,所以希望大家看了我的“心路历程”后,能有所得,能接收到来自过来人的一缕光线。当然,备考方式从来都是因体质各异而不能求同,所以小伙伴们在汲取各家营养之后还是要自己消化才行。最后,真心祝愿所有公考小伙伴,马上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