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和灵魂。家风正,则人心正,良好的家规家风是培育子孙为人、处事、向善、廉洁的“孵化器”,也是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养的“助推器”。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廉洁政风和清湛家风犹如车之两轮,相得益彰。
一起背金句20190528-家风建设
小麦公考
2019-05-27 17:00:00
-
不负芳华
2019-05-28 10:499实现乡村振兴,教育扶贫应是题中之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娃小梁以歌声唱出了贫困儿童对未来的渴望,让亿万观众为之动容。近年来,无论是“扁担校长”张玉滚、乡村教育“摆渡人”石兰松,还是大凉山上的“铿锵玫瑰”谢彬蓉,他们都有如阳光一般普照乡村的每一处角落, 让米粒之花有望开成牡丹,星星点点或将繁花似锦。“千金之手不如一技在身”,“造血”式扶智远比“输血”式扶贫来的更为重要,而优秀的乡村教师无疑在其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是农村文明的“风向标”,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孵化器”,更是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助推器”!“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诗人悲悯青苔未见斜阳之美,责怪“暖凉”资源分配不均,而在今天同样也折射着城镇与乡村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窘境。教育公平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填平教育“鸿沟”,改善农村“空心化”与学校“悬浮化”的境况,定能让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
林深见鹿
2019-05-28 17:461乡村振兴 “德才兼备”的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根和脉。基层干部手中的灯火可以温暖每一位励志脱贫的村民,那一簇簇暗夜里的光晕,其实就是村民对光明未来殷切的希望。一位能够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的基层干部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孵化器”,一位励志做一名“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的基层干部是塑造良好民风的“净化器”,而将两者兼顾的基层干部,则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脚踏泥泞,俯首前行,在荆棘和贫穷拓荒的秦玥飞;扶贫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的张渠伟;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的买买提江·吾买尔,正是这些“德才兼备”的基层干部们,中国村民“美”的气质在提升,中国乡村“新”的态势在显现。“德”与“才”犹如基层干部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得益彰,是乡村走向振兴的力量之源。 -
yuumi悠米
2019-05-28 16:501用脱贫致富的画笔,擘画乡村振兴的蓝图。中国要强农村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把累累硕果转化为真金白银,把收获之喜扩展到精神之愉,本是精准扶贫的题中之义。然而,只在“扶贫工作日”进行的“定时”扶贫,通过“做表格、调数据”展现的扶贫业绩,验收成果靠查台账的虚假检查,不仅扰乱了基层扶贫工作的节奏,更是助长了“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形式主义。脱贫攻坚不应简化为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要让扎实的扶贫保障成为脱贫致富的“孵化器”,让扶贫产业成为奔向小康的“助推器”。热闹过后,配套措施不减弱,督促落实不马虎,结果导向不踢球,方能让保障性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犹如车之两轮,助益乡村振兴的列车准时到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站点。 -
娩初
2019-05-28 17:320“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过去几年乡村的振兴发展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完美的绘制就需要引进人才,让人才愿意来,留下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财富。人才至,则乡村兴,拥有金刚钻的人才是促进实现乡村振兴的“孵化器”,是加快国家迈入小康社会的“助推器”。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只有抓住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痛点施策发力,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才能让他们愿意来、愿意留,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空放飞梦想、实现人生出彩。 -
仙女要上岸鸭
2019-05-28 15:300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和灵魂。良好的教育是培育下一代的“孵化器”,也是提升国家素质教育的“助推器”。乡村教育“摆渡人”石兰松,扁担校长张玉滚为大山里的乡村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乡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犹如乡村发展的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因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乡村教育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
咩咩今年上岸
2019-05-28 10:530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和灵魂。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良好的乡风文明是提升农民素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的“孵化器”,也是优化社会风气、提升国民道德素养的“助推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蓬勃开展的今天,一些农村地区的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仍然大行其道:大操大办、天价彩礼、聚众赌博、大搞封建迷信……凡此种种,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污浊混沌之气,成为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风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因此,不能简单粗暴地变其礼、革其俗,还需培植清新脱俗的生态系统,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倡导和率先垂范,将崇德向善、勤俭持家、清白做人、诚信友善的清风正气融入村民规约,使法治精神在村庄落地生根。“化俗不易,贵在因民。”用太阳的温暖去移风易俗,要比用暴风骤雨好。当前,去除陋俗的正面因素正在凝聚,廉洁政风和清正民风犹如车之两轮,相得益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