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6年xx公务员(选调生)考试xx市面试状元,我以92.3分的面试成绩逆袭13.5分上岸,总分反超5分。以下全部是我面试过程的真实心得感悟,有部分经验,也有部分方法,还有一些台上台下的感受,大家作为参考或者作为考前读物随便看看就好。个别地方写得略显啰嗦,但为了把每个环节讲清楚,我只能以这种方式去写。大家如果觉得有些还是比较有用的,可以借鉴;如果觉得没啥用,就当是看看乐儿啦。有啥不懂得,欢迎随时给我留言,乐意为大家解答一切问题甚至是偶尔当当陪练啦。


每个省份的面试会有差异,比如有的省份是面试超1分当笔试2分用,有的地区是直接将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分数相加取总分,这也相当于面试的1分只能当笔试的1分用;有的地区面试,考生真的答得好会给90分以上,但有的地区比如江苏,那面试能拿到75分已经可以相当于其他省份的85分了。各地区标准不一,但总的来说,差异不是那么的大,就算有差异,分数总是可以折合的,比如不给90分甚至连80多分都没几人能拿到的省份,那75分完全可以当85分来用了。故此,这里我所提及的85、88、89、90分等都是指一般的正常省份,特殊地区可以进行等价换算,经验是照样适用的,这一点要先强调出来。

另外,我的这篇经验分享纯属以我个人的视角在描述自己是如何在笔试被第一名落了15分的情形下复习备考以及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为面试所做的努力,只是在叙述我上岸的这段真实经历,所以免不了要提及自己参加培训班的过程中老师们的一些具体指导,希望读者们可以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主要是从中体会方法和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本文没有给任何培训机构打广告做宣传,也没有将不同机构相互对比来表达谁好谁不好,特此强调,希望读者们可以明白这一点。


经验1. 答细(这点直接决定能不能上88、89分)


还记得第一天上课时,刘文波老师就讲到:所有答题说的话只要笼统不清晰的地方统统需要解释。一方面可以避免没话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考官听懂并感受到你的细致,是真的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答框架套模版。分析原因意义目的,应该时刻贯穿答每一道题说每一句话的过程中,所以读者们可以因人而异看看自己在关注答题的种种方面时,有几时在意过这一点,这可是89分的评判要素。解释翻译不等于反复重复观点,有的时候恰恰就是因为你比别人多了那么一句两句不起眼的解释,让你的细节分拿到手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习惯成自然,一句话知道解释,所有话都会有意识去解释,于是通篇就成了连贯细致的分析论证,这样的答案才是充满细节的。这一点要怎么去练习呢?

它是个下意识的事儿,我是从第一天起就意识到刘文波老师讲的这点极其特别以及十分的重要,所以在答每一道题时都会刻意地去练,也因此老师们评价我答题答得总比一般人多,耗时长,原因在这儿了。这个培养习惯的过程只能说需要多练练自己的下意识,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多想想自己说的话别人能不能听懂,还有没有哪句要补充的,多上点儿心,多调动下情商。与这个问题相矛盾的一个事儿是答题时间,毫无疑问,答细了肯定容易超时,但是不细又拿不到高分,所以得不断思考要答到多细才是合理的,要怎么平衡这两者取中间的黄金分割点,才能给考官一个既丰满又相对简洁的答案。这很值得深思,想明白了,89分也就基本到手了。


经验2. 记关键词


我知道对很多人来讲,背一篇范文或者一套答题模板会既费时又费力,关键时刻一紧张还不一定能用得上,所以提供一个简洁又快速的方法:所有答过的题目中出现的高级词汇,都记下来,不用背原句,只记关键词。会了关键词,任何时候随便串连都能立刻把答案恢复出来。至于什么样的算高级词汇?只要这个词你自己嘴里说不出来又觉得挺好的,就算。


经验3. 背“俏皮话”


什么是俏皮话?就是什么比喻句啊、领导人讲话啊、官方表述、还有那种飘逸浪漫说出来感觉挺假但少了又很乏味的话,说白了就是读着顺嘴又好听的话。背10句差不多了,其实一般来说5句就够,但是为了防止意外还是背10句吧,一定要背得死死的,尽量背通用的(比如民生xxx、比如群众xxx、比如作为公务员xxx、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各背一句备用),模拟时的每道题只要能扣上的,就有意识去用,用几次之后就成自己的了,考场里脱口而出也就自然而然了。有的人也许会问,多背可以吗?当然可以了,有能力的话多多益善嘛。背整本、背好多本可以吗?这可就得多说一句了,如果能运用得好当然不是问题,可要是背了一本关键时刻一句也用不上,那就什么用也不顶了。

所以我说只记10句足够,但是要反复用,最终熟到遇题能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就可以了。还有人会问,那岂不是重复过来重复过去就那几句么,多单调啊,陪我练题的小伙伴都听烦了。管他呢,要明白不管平日里自己用多少次,进考场之后考官都是第一次听,只要他觉得新鲜,你就赢了。这种俏皮话用来开篇破题和完美收尾效果极好,如果答题中间部分还能碰巧用上一句两句那就更棒了。在此要特别叮嘱一点,除非你是作家临场有能力先编,编得还好听,不然的话还是事先背好了带进去吧,这样靠谱一点,你也心安一点。


经验4. 破90分方法——从乱答到有条理


最初练习答题的时候,我总是喜欢乱答,想哪儿答哪儿,不是不知道条理重要,而是思维不全面,既不确定要答多少点又不确定自己下一句要说什么,因此为了保证流畅度我只能以“胡说八道”让人听着觉得顺畅的方式来掩盖这个问题。可是要知道,乱说纯即兴发挥为保流畅度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长时间使用,永远都无法实现有条理。答得多且细但却乱,考官如果累了乏了不仔细听很有可能会让先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我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这个问题。能不能破90,条理清晰就是瓶颈,这个顽疾必须得硬着头皮克服了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一点上,如果有人跟我有同样的问题,怎么都加不进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者即使你从前就能加上,可是每道题依然答不够4-5点甚至更多的,加了也基本等同于没加,因为反而会凸显答题点少,思维很局限。

克服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多听听人际关系这类题目的视频,因为一般这种题目点都会相对较多,所以需要逻辑特别清晰,想答得好就得有条理,找答题逻辑清晰的这类视频多学习,体会强制加1、2、3、4、5的方法,不停地找感觉(比如在哪里断句算一点?怎么能知道自己会答多少点?每一点要答多少合适?上一点和下一点之间怎么能关联上?),然后强逼着自己把一些好的例题答20道,只要做不到有条理就反复答,这个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好多人都是这么练习着慢慢克服的,推荐一试,很好用。


经验5.    学会放空 尝试悟道


这条的基本要求是,要把老师们讲过的理论重新再“吃”一遍,争取背诵(不要小看它,这点将决定跃过90分之后,你还能涨多少分,要的就是破90之后的那个零头,那就是拉分项,即到底是91、92还是93…),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可以对着别人讲课,接近可以完整默写所有知识点或者复述的状态(当然,做这件事的前提是,如果你想拿这个零头的话)。

我相信很多人一路学习是这么个状态,第一、二天老师讲完理论觉得讲得特棒然后自己愣愣地一句也答不上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是没讲懂么?为什么后来给时间自己练习着慢慢就能答题了?老师们实际上是在起什么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我举一个例子,相信很多人瞬间就能意会我想说什么意思。初学综合分析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题型有4种——社会现象、政策法规、领导人讲话、故事寓言名言,讲第一种时大家都听得挺明白,到后边学着学着就乱了、弄混了。模拟的时候,老师看到我们是这个状况,于是把题型变成了两种(现象类和观点类),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可是短期的方法只解决短期的矛盾,有多少人在后续练题的时候自己答熟了综合分析之后回头想想或者再重头回忆下最初课上讲过的内容,为什么当初讲的是四类?政策法规和领导人讲话相比社会现象类分别多了点儿什么东西是它的亮点?而这些当时却被忽略掉只为了帮助很多人快速理解消化这类题型。

初学时丢弃的认为不太重要的东西,都是需要后来逐一重新拾起来的。不要说某个地方不重要,等到快考试的时候便会发现,其实什么细节都重要,别人答不出来而你能答出来的,就是你能比人家多的亮点,而这个亮点恰恰出现在初学之时。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学习面试不是仅仅靠刷题和不停地模拟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悟”这个字儿本身很重要。你能悟出一个新的点,用在以后的每一道题里,会比你按老方法模拟10道题每个答案都差不多丝毫没任何进步更重要。很多人都是练了不少题,但还是突破不了自身,就在于缺少这种“悟性”。

所以不答题的时候多放放空,对着窗外或者天花板想想,老师的某页ppt上写的是啥来着?这题如果我自己是老师,我该教学生们怎么去答才能亮呢?总这样想,慢慢地就开始上一个层次了,就会明白老师们是如何将面试理论讲透讲得层次很高,又是如何将这样的高层次理论变得接地气来指导我们答具体题目的,以及最后我们要如何靠着自己的努力将大量练习过的题目联系到最初的理论上,从而彻底将每类题目的答法悟透的。微博上有人说我跃过90后还多的2.3分是颜值分,明显是开玩笑。但如果非要给那2.3分的零头找个来源,我觉得就是我把老师课上讲过的理论部分从头至尾又翻看了好几遍,然后背着给好多人讲了出来,而且背得近乎不差字儿。


经验6.    答题有情调


每名考官都是正常人,因此都会有情感。答题时能时不时地就让人感受到人情味儿,觉得你不是一根木头在那里杵着就知道嘟嘟嘟地说,是考官认可你适合成为一名公务员的关键一环。它很重要,它属于答细的那个范畴内。建议大家没事儿的时候,琢磨两样东西就很容易实现这一点,一个是你说话的语气是否天然带有真情实感让人听了舒服甚至是有点小感动,另一个是你会不会说那种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的词汇语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种语句说出口挺那个的,可是人家考官喜欢听呀,在这种情形下你还能说得出口么?)。

举个例子,我面试的时候考了一道抗震救灾的应急题目:学校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你是乡镇干部你该怎么办?我答这个题的时候啥亮点都没有,就喊了一句口号:“只要有一线的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曾经是总理在灾区现场无数次喊出来的,所以我当时就喊得可带感了,而且估计全场也没谁敢这么喊了。大概也就因为喊了这一句吧,然后一切都变得很不一样了。说的直白点儿,有的时候你鸡皮疙瘩掉地了,考官就开心了,然后你的分就拿到了。


经验7.考前多休息 睡好觉


我个人不太认同一个观点叫做课程结束后,一定要天天大量模拟且必须有人陪伴才能考上。保持答题状态固然重要,但是考前休息好、心态好似乎更重要。而且人的一生其实很多艰难的时候都是靠自己一个人挺过来的,有人陪伴固然可喜,但我就是没人陪伴的典型,那段时间里完全不敢告诉家人和朋友,就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走完这段旅程的,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我是怎么样平衡休息和备考的:

1)考前我有五天是在放空,闲着的时候就“悟道”,偶尔突然间有灵感了就对着墙练习说一句两句想说的话,然后就多看看重点视频,特别是自己弱项题型多听听老师的讲解,有时三天才只能看完一个视频,看得很细。我只有三天是一天一套题,找老师给单练了一下,剩余的时间到考前,我敢说多一套题都没练。

2)我有五天是在纯睡觉休息,啥都不做,因为心情烦躁,过程中总有难熬且不想学的时候,没人陪练,又看不进去书,于是我就会选择去睡觉,睡醒了出去骑自行车散心,因为笔试分差太大决定了我的压力极大,而我个人先天又比较悲观,所以负能量都会堆在心里,需要时时调整甚至发泄一下才能平复。所以于我而言,平复情绪抗拒压力比答一堆的题目更重要。

3)老师们几乎都建议我看完一整年的人民时评,而我只看了两篇就没再动,课上讲过的题目和练习的题目我一个都没多答,只在心里默默回忆自己当时本子上写了什么,题目的全部点有多少条每条分别是什么,老师叮嘱了每道题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实在忘了的时候才看一两眼,然后又扔一边了,继续靠自己回忆。模拟没人陪练时就自己在心里偶尔默答。可以说考前几乎是处于一个放养的状态,答题的感觉就是靠心里去保持。

4)我提前4天去到xx省,除了为资格复审之外,主要为了适应气候,顺便测试衣服裤子穿着当天会不会合身会不会被汗弄湿,路上一天一宿24小时的车程我只看了一小时的书,因为心很乱车上人又很多根本看不进去;我是个北方人,刚到的那几天热得我近乎要爆炸了,所以还是安心在宾馆里休息偶尔看看去年的考题;考试前一晚,我竟然只睡了一个小时,一方面确实焦虑,另一方面屋子里飞进两只蚊子快把我咬死了,直到凌晨4:50我还是没睡着,而5:50要起床,7:20之前要赶到考场,我当时就感觉这一天要完蛋,只睡一小时第二天要怎么面试。于是进了候考室我就开睡,一眼书都不看,当时只求能睡一觉,因为只要我进考场的时候大脑不发空反应不慢,就会有逆袭的胜算。事实上候考时全场人都在看书背题,只有我一个人不但呼呼睡了一觉而且睡了两觉,醒了之后发现真的好清醒,我又可以满血复活进考场正常答题了。

5)抽签的时候那个人用的是扑克牌,我们岗位笔试第一名上台给我们整个面试组抽了个下午面,然后我仔细观察那个人手里的牌捣乱顺序时的次序,为了躲开1号,判断准后边的号大致在什么位置上,我在头脑里还原了一下捣乱时的场景,最后抽到了9号,所以我全场总的面试号码是19,也给自己争取了足够的休息时间,还让自己吃到了免费的午餐(注意午餐只能吃一半,务必保持清醒)。再后来出成绩,当我发现自己拿了状元时,便深感那种场合下能休息好保持精力旺盛,真的胜过练千百道题。而安心睡觉的前提,一定得是平日里早已付出了十倍百倍的努力啊。


经验8. 亮点


亮点是慢慢积累的,而且有它没它效果很不一样。这个没办法一下子提升,不过确有方法提升:

1)整理所有课上你想不到的、老师讲出来的或者同学答出来的对策条目,把亮点方案分类记下来,然后适当背一背;

2)适当刷刷题库,不用答直接看题看答案,圈答案里所有的亮点,继续分类记到本上,背;

3)去找其他创新性比较强的同学,多向他们讨教一些稀奇古怪的对策,多积累。我个人不懂创新只擅长模仿,所以跟其他同学那里学了好多“怪招儿”各种类型的都有,还挺实用的。这也许是最快的打造亮点的方法吧。


经验9.结构完整


我们都知道综合分析和计划组织是有较强逻辑性的,一般人只要按照框架,基本答题结构都是可以保证的,而人际关系和情景应变题这两类题目相对就比较随意了,很多人都认为是不是这两类题目也可以想哪儿答哪儿。应该说不是这样的,若想答得好,其中有一个亮点还是要套路好,说白点儿就是结构完整。

怎么叫结构完整呢?就是跟综合分析一样也得有开篇破题,中间主干部分至少答出4点(必须要很明确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句话的观点+后边的三两句话解释,这一条才算答完整),一般要点需要答够4-5点,想拿高分每道题目绝不可以少于4点。当然了,有人会问临场发挥想不出来这么多点该怎么办呢?

这个没办法,乱编也得凑够,因为主考官是在看着你的脸听着你答给你数着点的,他会告诉身边的其他考官你到底答了几点。我大概估计了一下,一个点大约值2-3分吧,所以每道题多答一点,4道题加起来你会比常人多得8分。最后的收尾段总结也不能少,可以用比喻句或者也说点其他的,总之就是结构必须完整,三段论。每道题目的头尾虽然不算点,但却可以是当做亮点给分的,每道题目都答完整了一定会给考官留下极好的印象,他们会通过你的答题认为你是思维全面想的多且完整办事心思缜密的人,所以你就会在无形中比其他对手又多得了好几分。我是怎么样反超13.5分的?

拆解一下就明白了,很简单:4.5分的“礼仪+穿着气质形象+语言流畅度+声音洪亮+给人的感觉自信+要让考官们感受到我很尊重他们,我在步步退让却又不失自己的自信和个性”,9分的内容分(每道题都比其他人多答1-2点,因此每道题都超别人2分,这就差不多了),这些都是之前复习的时候我仔细算过的。即便是这样拆解,要逆袭依然是个小概率事件,面试想反超对手10分以上可以说是非常难的事情了,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把可以逆袭的分数估准了,做到心中有数。一旦笔试落后地特别多,还是可以怀着一颗为梦想拼一把的心,总之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经验10.注重外在 平复心态


我很感谢之前在培训的时候,老师曾罚我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20多遍场,因为就一个小小的进门到问好再到坐下,我不是顺拐,就是僵尸走法儿手臂不动,再或者就是表情僵硬不会笑,整体感觉十分不自信。老师曾说过一个人的外在有时候真的很重要,所以当我有把握将答题内容基本上融会贯通后,就开始各种挑衣服、定制裤子、给皮鞋刷鞋油、连皮带都量着腰使劲儿裁到正好合适。

我皮肤比较黑,需要靠化妆才能整体变个人,所以就去化妆品店问人家店主有什么东西能让我瞬间变白点儿又不会吓到人,店主也热心地给我推荐了好多。当地特别热,随便走几步汗一出什么妆都化了,所以这些都是要提前考虑到的。总之就是,即使自己是个男生,也得注重外在,就像老师说过的那样,细节决定成败,衣服上连褶儿都不能有。

我当天穿的是的皮尔卡丹蓝白条修身短袖衬衫(深条纹的那种。深条纹远看效果好,颜色深,特显气质),宝石蓝的正装裤子(定制的),皮带皮鞋用的以前的,买了一双黑色的运动袜。考场当天穿个背心在里边,防止出汗衬衫湿透,带个备用的衣服,还有毛巾(擦汗),如果可以的话带个抱枕也行,下午面试的坐一天脖子和脊椎受不了,进去之后我们是没有桌子只有椅子的,我的衣服正好当枕头,拉个椅子然后垫着直接睡觉,梳子、小镜、化妆品什么的都带好,随时需要补妆。可以的话带点营养快线什么的,适当补充能量,我喝的是旺仔牛奶。

至于书和题什么的,只能说随意吧,带得越多压力越大,我倒是带了,在考场里一眼没看,全睡觉了,白带。而且越看越疲劳,很容易造成你以为自己这不会那不会的,加重紧张情绪。当天在我们考场里还在一刻不停复习的,基本后来成绩出来都没考上。所以只能说,书慎带,当然了,这也因人而异。

关于平复心态,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不是平日里不紧张你就认为当天同样会不紧张。可以说在那个候考的氛围下,会压抑的你无比闹心,你的心会总想着往嗓子所在的位置上跳,要吐出来的感觉,可又吐不出来,而且会特别容易想上厕所,所以控制饮水量不停地调整心态就显得很关键。在候考室里,我是通过跟对手唠嗑的方式分散注意力来减缓心跳的,至于聊什么,除了不聊分,别的什么都可以聊。而且谈话间,可以通过表达大概判断一下自己的对手都是什么样的水平,并暗示自己一定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

在考场门口马上要进去的时候,这个时间是大部分人最紧张的时候。其实某些意义上来说,先前所有的时候你都可以紧张,只有这个时候必须要控制啊!因为马上要入场了你不可能心跳一点都不加速,而你只要一跳就会大脑冲血,接下来就会各种大脑空白遗忘掉所学的一切,进而你从坐下后到开始回答第一题会完全不在状态,你的声音会抖,说话会上气不接下气,思路会跟不上……第一题没答好,后边自然也就没戏了。

所以第一题至关重要,而心跳会影响第一题,所以你就知道平复心态最关键的是要平复在考场外马上要入场那个时间段的心态。无论如何必须压住心跳,就算压不住也要强压(在家的时候自己可以模拟深呼吸让心多跳两下,然后试试看能不能控制得住)。不紧张的话,第一题如果顺利过了,那么后边就容易多了,因为话匣子一旦打开,后边你自己就可以正常发挥了,分也基本不会太低的。所谓第一题会影响整个面试,原因就在这里了。

可以说,我当时从场外到场内,由于心跳压制得好,完全没紧张,或者说紧张度不超过5%。我是怎么控制的?还是同一个道理——分心。要分散注意力,给自己找点儿别的事儿做。老师不是曾经说我进场走不明白路么?我就趁着在场外还有点儿时间,使劲儿模拟走和问好,然后仔细对着玻璃调整衣服上的褶儿。边上的老师好奇地问我,你这是在干嘛?我说我在照镜子呀,老师说没事儿,你照你的,喜欢照随便照。然后我们都笑了。

我在门口等候的时间足足有15分钟之多,所以如果没有个什么事儿帮我挡住接下来要入场的那种恐慌,我可能一进去就完了,何谈还发挥多少水平答多少亮点。恰恰因为场外这些分心的事儿,帮我顺利度过了最难熬的关键时段,从进到考场那一刻起就直接步入了答题状态。第一题没有心跳加速,很顺,信心顿时就来了,所以后边会更顺,再于是就有了最后的分数。这也是我用来专门克制紧张和心跳的方法。

结语

以上每一条经验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对我自身而言,这段公考面试经历说的好听点儿是命好面试超长发挥逆袭上岸了,说的实在点儿,就是要感谢老师们的细致讲解和培训那段时间里战友们的相互帮助。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也让公考成为自己这辈子一段美好的回忆。

最后,本文纯属自己上岸后感触颇深写的原创随笔,文中个别地方如有疏漏,还望见谅。在此祝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加油!

 

附:成绩单图片和备考上岸相关图片

1.png

面试92.3分 岗位招4个

2.png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