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朋友帮忙邮寄的毕业证书,算是和学生时代彻底说byebye了,于是对大学生涯做一次回顾,也记录下考公务员这条路上的一些经验。
我是参加的是2017年的国考,也算比较幸运,笔试153.2,面试85.4,最终总分81,笔面第一,一次上岸。下面是网站截图,备考心路历程太多,面试成绩也比较一般,这里就只针对笔试做一点分享。
前期准备:
大三的那个暑假,我没有去找实习,考虑到自己的偏好和需求,暗暗地做了要考公务员的决定,可能这就是一个迷迷茫茫“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但自己又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从何下手,正好同学转送了我一套学姐送她的真题试卷(好像是2006-2013真是久远啊那个时候还有数推),自己尝试着做了一两套,发现这真的太难了= =于是开始到处看别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备考之路。
我不怎么喜欢上网页的论坛,主要喜欢贴吧和微博,备考前期主要是围观了贴吧,贴吧里有很多跟自己一样的小白,也很多考完了来分享经验的,这段时间看贴吧就是给自己打一下镇定剂,做到心中有数。
关于行测:
行测的复习我主要分为以下这样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 | 复习内容 | 准备时间 | 注意事项 |
第一阶段:基础 | 模块练习 各个击破 | 一个半月左右 | 心无旁骛 稳扎稳打 |
第二阶段:强化 | 套题反复 熟练高效 | 一个月左右 | 互打鸡血 树立信心 |
第三阶段:模考 | 考场控制 全面把握 | 半个月左右 | 严控时间 略有侧重 |
第四阶段:冲刺 | 逐个击破 梳理浓缩 | 最后半个月 | 查漏补缺 蓄势待发 |
行测共分为常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这样五个板块,除开常识是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和一些联想之外,其他四个板块都是有自己的解题技巧在里面的,所以在第一个阶段打基础的时候一定要打好,包括每部分内容的考点、重点和难点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行测我没有报班,但是这段时间里通过微博看了很多公考机构分享的免费讲解视频,然后又通过微博关注的一些备考大神分享的百度云链接自己打印了一些讲义进行了学习,基本上几个比较火的公考机构都有涉及,这里就不一一推荐啦。
第二个阶段就是做套题,就是往年的一些国考真题,强调做真题是因为真题是比较有水平的,但是真题就那么几套,10年到16年的真题卷我应该每套做了有不下三遍,就是熟悉一下国考出题的套路和检测自己模块学习的结果,通过套题训练找出自己的不足,同时这段时间也有不少机构在学校举行了免费模考大赛,冲着体验考场和免费的申论批改我也去蹭了几次,质量层次不齐,但是体验这种严控时间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重点是网上批改一次申论真的很贵呀= =这个阶段就是反复练题,通过刷题来巩固自己的技巧提高做题的速度好正确率。
第三个阶段是考场控制,就是按照考试的时间进行模考,自己找试卷的话每天上午9点到11点行测,下午两点到五点申论,九点之前的时间我会把之前积累的考过的常识题和微博上保存的一些国学知识和常识图片拿出来看一下记一下,订正试卷的时间就放在申论结束以后。然后也用了好几个有免费模考功能的app还有配套的简析。
第四个阶段是考前的梳理,这个阶段的我其实是很迷茫的,因为通过前面的大量练题到现在真题卷已经是信手拈来很多不用分析思考都能直接选答案了= =又不敢轻易尝试模拟题,但是还是要在迷茫中前进啊~于是还是继续刷题不过这次是有针对性的刷,也就是“部分—整体—部分”通过现阶段的做题和总结之前的错题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比如我在考前就发现自己言语理解里面“实词填空”是我的软肋,于是又利用起了微博看了一些公考老师分享的近义实词对比和一些重难点的词语,带着巩固后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去刷题就得到了突破。
不过最后的时间里不适合做难题,为了给自己树立信心,一些争议题和过难过偏的题我就放弃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抓大放小就好,考试前一天出发去宾馆,早上比平时多睡了一小时,吃了碗面,做了2014年的这套已经做了三四遍的题,没有对答案便信心满满地去了~结果当然也是满意的。
小tips:
1、调整做题顺序,懂得取舍。根据自己的强弱项找到适合自己的((比如我就把数量关系放最后来不及了就全靠缘分),但是千万千万要记得自己哪块还没做,我朋友国考的时候数量关系没做,后面忘记了,做完资料分析就直接涂在了数量关系的答题卡区域里,最后只涂了125道题= =还有朋友把资料分析放最后,但其实资料分析心细一点完全可以轻松拿下,比数量关系性价比要高很多啊。
2、把握时间。国考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两个小时的时间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完,所以在平时的模考当中尽量就给自己110分钟的时间,到后期临近考试还可以模拟涂卡~
3、成立团队,互打鸡血。一开始想着省考职位多,国考就练练手吧,但是复习到后面想着如果拖到第二年,面临着论文和毕业季一大堆事会很麻烦,于是就铁了心要一次上岸,所以就没有去找工作和参加学校的秋招,(但是这个时间抽了一两天的时间参加了几家银行的笔试因为银行笔试行测占比很大还是很有优势,反正面试最早也是国考结束了)看着别人一个个签offer跑面试其实是很慌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六人的公考群(都是同班同学啦),学不下去了或者遇到瓶颈了就在群里互相鼓励,有些题也会拿出来分享讨论,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妹子还经常鞭策我们或者给我讲一些解题思路啦,最后我们六个人中五个人在国考上岸进入国税,剩的那个差0.02惜败,不过也在昨天的江西省面试当中取得胜利六人全部成公啦~~~
4、错题的总结。盲目做题不如不做题,刷题不能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我自己是有一个错题本,经常做错的题我会在错题本上进行简单地记录,然后再统一找时间把每个错题背后的知识点再进行复习(因为可能距离第一阶段的复习时间太长自己也出现了遗忘现象)再通过一些做题软件刷题巩固。
5、多利用互联网的福利~~~微博上很多备考大神分享资料,关键是看到这些大神已经这么厉害了却还这么努力,我还有什么理由懒惰呢,公考老师时不时也有知识点是讲解。
关于申论:
申论的学习我是跟行测是同时进行的,只是前期每天投注在申论上的时间比较少,上面提到的四个阶段申论也同样受用。
前期呢由于抓不住申论复习的步骤和要点,也不知道怎么复习,每天的时间就主要放在行测上,但是在微博上跟了老师打卡从写微评论一步步到写申论小题,可惜打卡的本子没来得及拍照就被学弟要去了,跟了有两三个月吧,后面没有时间了就没写了,但是写了满满的一个本子,确实锻炼了自己的申论思维,积累了不少素材也练字呀
然后就开始做套题,申论一定是要动笔写的,小题也都有字数限制,不断地写才能掌握怎样在200字之内提炼文章要点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整理出来。套题也最好选择国考真题,这几套反复做反复练,每次都有新体验啊。
要讲的是不要被参考答案牵着走,公务员考试是不对外公布标准答案的,我们见到的答案也是各家机构教研的成果,我喜欢做的事是先自己写一遍,然后对照各个机构的答案,再看看自己有哪些不足,申论其实更多的是提炼和分析文章,更多时候要懂得回归原文。
小tips:
还是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很多微信公众号都有分享申论干货和时政热点,《人民日报评论版》和《人民时评》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个公众号,很贴近申论考试了,而且对热点和素材的积累到后面的面试也非常有用啊。
申论不是我复习的重点,分数其实也不出彩,就聊到这里啦,我话很多,最后还想说几句,备考其实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艰辛不仅仅来源于竞争,更来源于不理解,希望大家都能相信自己,迈向成公。
公考时用的鸡汤收尾:“我曾以为坚持就是不动摇,现在才明白,坚持就是犹豫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但还在努力继续往前走。”以及“当他们都试图把你埋了,你要记得自己是种子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