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所3月26日发布《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说,农村“空心化”非常严重。青年男女少了,学校里的欢笑声少了;土地无人耕种,荒芜一片;原来热热闹闹外来企业收购农产品的场面不复存在;灌溉设施早已老旧破损。很多乡村,已经没有多少新生的鲜活的事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虚化和弱化。与此同时,乡村的伦理秩序也在发生异化。传统的信任关系正被不公和不法所瓦解,勤俭持家的观念被短视的消费文化所刺激,人与人的关系正在变得紧张而缺乏温情。故乡的沦陷,加剧了中国人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也加剧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的秩序混乱。
针对这一现象,刘彦随课题组则提出:要把农村空心村整治上升为国家保耕地、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从当前来看,推进空心村整治是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土地流转和提升土地价值的重要途径;从长远来看,开展空心村土地整治是保障耕地红线、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优化城乡土地配置的新举措,也是逐步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平台。”
作答要求:
请根据给定材料,谈谈你对农村“空心化”的理解?(不超过120字)
【参考答案】:
农村空心化是指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文化价值观念等,出现不同程度的虚化、弱化或“异化”的现象。这一现象加剧了中国人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也加剧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的秩序混乱。因此必须将治理空心村上升到国家保耕地、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战略。
【参考解析】:
第一段是典型的总分总关系,第一句话总体说明农村“空心化”严重,第2-4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什么“空心化”的表现,也就是“空心化”的含义。第五句话再次总结提升,说了“空心化”的影响。本题让我们谈谈对“空心化”的理解,首先需要找到定义,通过概括第二句话的事例可以得出:青年少了和孩子笑声少了得出人口少了;土地无人耕种说明土地荒芜了;收购场面不见说明产业没有了;灌溉老旧破损说明基础设施落后了。第三句用虚化和弱化来形容上面的情况,因而我们可以概括出:空心化就是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虚化和弱化。接下来又说了与此同时,文化也发生异化,“与此同时”表并列,因而需要将这部分要点加上,从而得出定义——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和文化价值观念出现了虚化、弱化和异化。第一段最后一句谈的是影响要点。第二段是总分结构,提出了对策,并进行详细的解释,我们只需要保留总括的内容就可以了。
【易错点分析】:
概括定义的时候容易忽略了文化价值观念这个要点,很容易把这一要点当成影响要点。
查看申论采点专项视频课【下载小麦公考APP☞点播课程☞《申论采点专项课》即可获得】参与@小麦公考陈洁 微博互动,即可9元宣传购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