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经验贴

    这绝不是一篇公考大神经验贴,只是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和大家分享在公考路上的喜怒哀乐,以此作为对过往备考岁月的纪念。希望这篇帖子能够让刚刚开始奋斗的你找准方向,少走弯路。


备考时间

个人认为3-4个月刚刚好。学习是件枯燥的事情,不光要接受新知识,还要复习、巩固,因为人脑不是电脑,学过的知识不复习、不巩固,时间稍长就会遗忘,你又要重新开始学习,这是每人都会遇见的情况,所以如果长期备考,战线拉得太长,容易让人疲惫,很多知识要反复学很多遍,即便身体受得了,但心理也经受不起这种打击,这种状态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不建议长期备考。但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种极端--短期冲刺,公考不光考察你对方法的运用,还考察你的知识储备,另外,学会方法与熟练运用方法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短期冲刺有用,但是收效甚微,所以我们需要花功夫、下力气好好努力3到4个月来踏实学习才能取得好结果。


备考常见误区

人不是机器,所以会有惰性、欲望,这是我们备考路上的两大拦路虎,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能力、智力问题,而是被天生的惰性、欲望打败了。具体表现:边学习边刷微博,没有详细的学习计划,想学习了就疯狂学习,不想学习了就把学习扔起来,我总结一下我遇到的或见过的备考误区以便给大家提个醒。

 

一、看似努力学习型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看似很努力,每天7点学习,晚上12点休息,看似很努力但成绩一直没提高,抛开学习方法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在学习时,经常会刷微博、刷朋友圈,想起还有一件衣服没买,就急匆匆地去淘宝了,所以我们仅仅是看似很努力,但是学习效率却低得惊人,学习的时候不能专注,老是想东想西,心猿意马,所以看似学习很努力,只是在安慰自己罢了,希望大家能够避免这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二、擅长制定计划型

制定学习计划是一件好事,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进度,但很多时候计划不合理、不科学、内容过多难以执行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自责-制定计划-执行不到位-自责-制定计划的恶性循环。这样不仅打击我们学习积极性还容易影响我们的学习状态。所以学习计划必须切实、可行,有调整时间以便我们能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并不会由此打乱我们的学习计划。一旦制定好学习计划,必须严格落实,并随着学习进度的推进以及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这样才不会陷入恶性循环。

 

三、盲目跟风型

无论是报培训班还是跟同学组队学习,有小伙伴陪你学习总归是好事,但是如果事事听小伙伴的或者跟风模仿小伙伴学习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人与人不同,他人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抄。不能别人说好,我们就去做,还应该看自己的状态,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去弥补。而不是别人说哪家机构教得好,你就去报名哪家机构,也不是说别人进入模拟阶段,你就跟着进行模拟训练。总之一句话,结合自身去查缺补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状态。


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型

很多时候我们一兴起或喝了碗心灵鸡汤便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结果没两天就松懈下来,失去了学习的斗志。这是常见问题,我也经历过,我甚至以为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学习这件事太枯燥了,人总会有畏难情绪,所以面临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制定学习计划,细化到每天做什么,学习什么。把时间规划好,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持续学习,或者每晚都看“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夜读”栏目,天天喝鸡汤给自己打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行测备考策略

行测备考没有捷径,只能一点一点地去扣,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学习。记得某公考老师说过,如果行测某道题你做不出来,一定有知识盲区。所以,这句话成了我备考路上的指路明灯,只要有题目不会做、做错,我都会去研究该题的考点跟解题方法,但行测科目知识点太多,后期我便尝试着把知识点汇总起来一同梳理,对比记忆。与此同时,我将行测备考分为理论学习--专题训练--题海战术--全真模拟4个阶段,每个阶段去做不同的工作,解决不同的问题,后来发现这样的学习方法确实帮了我大忙,下面我就详细说一下我的备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备考的基础环节,要系统学习9大模块,那什么是“系统”?很多时候我们被“系统”两个字害死了,认为系统就是求大求全,其实不是,行测其实研究3个问题“知识点及解题方法”、“考点的出题形式”、“解题方法的应用环境”,通俗讲就是学习知识点,知道知识点如何出题,以及题干特征与方法的匹配。所以,我在前期学习的时候重点从这三个角度出发,例如:数量关系“整除”考点,我先去研究什么是整除、以及常见数字的整除判定;其次我去研究什么时候用整除,如题干出现“分数”、“比例”、“列式形式为y=ax”、题干出现“整除”字眼;最后我研究专项真题,每道“整除”题目我都去研究“题干特点”,我认为这样能够避免专项练习会做题,但多种题型混合到一起就不能做题的问题。另外,我建议大家学着做思维导图,并且是不看教材、自己梳理的做,这样能够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推荐大家用xmind软件来做。嘿嘿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安排学习顺序,我数学从上高中开始基本属于就地报废型,我考虑到如果一开始就学习数量关系,肯定会很打击我的自信心,所以我把数量关系的理论学习安排到比较靠后的位置,前期主要学习资料分析、片段阅读、必然性推理、图形推理、类比推理这几个模块,因为这些模块比较容易上手,并且只要肯下工夫就能提高,这几个模块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固定,说白了,你学来学去,做来做去,就考察这些固定的内容。当然我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能够辩证看待。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阶段我认为也是打基础的阶段,第一阶段我们只是学习了方法和知识点,但是波哥整天嚷嚷“学会和会做没啥关系”,于是乎,便有了第二阶段“专题训练”,这一阶段重点解决解题方法熟练度的问题,并且还应该考虑正确率的问题,第一阶段我虽然会做题了,但是做题速度慢,正确率忽高忽低,不够稳定。所以,这个阶段我重点搞定行测“三驾马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分”“逻辑”“片段阅读”,我每道题目都研究三遍甚至四、五遍。有时候真的做题做到吐,不过没办法,我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并且我每一遍做题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做题我是模拟考场真实场景,测试我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第二遍做题每道题目我都认真完成,严格按照老师讲的解题步骤、要求去完成,写下题干特征、涉及考点、解题方法。第三遍我去研究解析,把每道题目的解析都勾画一遍,然后和第一、二遍对照,找到哪里出了问题,是存在知识盲区或审题不仔细,还是解题步骤不完整。三大模块训练了共计1500多道题目后,我基本可以保证正确率在90%左右。这一阶段极大的鼓舞了我的自信心,经过努力之后取得成绩感觉确实蛮好滴,希望大家也可以努力之后遇见彩虹。

 

第三阶段:题海战术

前两个阶段的基础学习,让我开始飘了,有一些忘乎所以。第三阶段给我了当头一棒,让我彻底看清楚自己,分模块专训题型、考点都是固定的,所以对题目的识别基本不用动脑,但是第三阶段题海战术需要去区分题型,因为众多题型杂糅在一起,做题时要考虑题干特征,大量训练之后我发现行测考试最难的就是去区分题型,识别应用环境。所以在本阶段我特别注重对题干特征的识别和对应用环境的识别。该阶段我选择app刷题,各家公考app我都没放过,本阶段顺利做对的,很确定答案的题目我都略过了,重点研究做错的题目。并在这个阶段成立了错题本。我对错题分为三类:知识盲区、解题步骤不清晰、被干扰项迷惑。知识盲区没啥好说的,看以前的笔记或者百度找到对应考点去学习、总结;解题步骤不清晰,把该题的解题步骤从头到尾研究一遍,并把解析吃透;被迷惑项干扰我就去把迷惑项分析清楚,看选项设置特点,并把常见的迷惑项都总结一遍,有一些常见的迷惑项我甚至都背过。没办法人傻就得多学习、多读书。另外,大部分公考app有专项训练,我会把类似的错题找出来进行训练,来巩固知识。

另外,对于常识、数量的学习也很重要,三驾马车能保证我们能得一个基础分数,但是后两项却能让我们得高分。数量关系我本身底子比较薄,所以我只是去研究基础题型,我研究了历年真题卷发现,其实数量关系我们掌握基础的知识能够做对一半的题目,前提是考试时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做数量关系,所以我重点研究基础、易学、易上手的题目。工程、牛吃草、周期循环、容斥、经济利润、整除思想、抽屉原理、溶液问题等都很简单也容易上手,所以这些题型必须掌握,掌握了这几种题型起码能做对4道甚至更多的题目。如果有余力可以把行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研究一下,这两种题目之所以难,因为下面涉及的考点太多了,两者加起来起码有20个左右。所以要一个一个考点去研究、学习。常识学习更多的是日积月累,这个模块最大的特点就是散、杂,所以要大量刷题,勤于做专项梳理才行。

 

第四阶段:全真模拟

本阶段对我来说简直是煎熬,足足20天每天都是做卷子和分析试卷,成绩从一开始的不稳定、忽高忽低,到最后的稳定在78分左右,简直是用尽了洪荒之力啊。不管是大量练习还是专项学习,其实都是分类训练,没有进行模拟训练,所以本阶段一开始成绩忽高忽低,不过10套题目之后成绩趋于稳定了,也就放心了。本阶段优先做真题卷,按照国考-联考-山东省考的顺序进行,一套试卷要做3甚至更多才可以。第一遍规定时间完成,作用是暴露问题、发现问题。第二遍总结错题,查缺补漏。第三遍研究命题特点,可以做成EXCE表格,把考点都罗列好,逐一分析。一定要保持训练+分析一天一套题。另外就做题顺序而言,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的顺序是资分--类比--图推--选词--片段--逻辑--定义--常识。我将最擅长的资分放在第一位,该模块可以帮助我树立信心。图推、类比不用耗费太长时间,基本是凭借题感在做题,所以我放在第二位。选词-片段-逻辑-定义都需要下功夫、并且阅读量比较大,这就需要做题时要沉下心来逐一应对。最后常识,这个模块特点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所以我放在最后,反正掌握的知识点有限,即便时间不足,蒙我也赚的。这就是最后一阶段我做的工作啦。确定好答题顺序、培养答题题感、稳定考试分数,最后搞定这三个问题,那就没啥问题了。


申论备考策略

  申论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慢工出细活的工作,一方面课堂上老师教的方法很重要,另一方面大家日常的积累更重要,例如作文写作,单纯的抄材料是不会得高分的,更多的是在立意正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写作,所以我认为作文立意正确且准确是大作文得高分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我认为是要有一定的文采和逻辑结构,这就需要把工夫下在平时了,每天去背诵、仿写一下申论句式,每天背诵一些典型案例,只有日积月累才可能获得高分。下面我就分别来说说各种题型的备考吧。

 

一、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是最容易得分的题,信息在材料里藏着,我们做的就是把要点挖出来并整理好。所有的客观题都有指向性,所以审题很重要,搞清楚作答题目的对象和内容,带着目标去阅读材料才能事半功倍。阅读材料的时候,要边阅读边做标注,标注的内容有问题、原因、影响、特点、观点、原因、对策等等,答题的时候先锁定是材料范围,再从标注的地方找答案,一定要研究材料的内在逻辑,用短语或短句代替长句,只写要点不写句子。客观题不用关心文采,重要的是内容要全面、有条例。我一般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总--分结构。第一句用简短的话概括,然后具体陈述内容。第一句话全面概况,会让人觉得一目了然,思路清晰,再加上要点全面、有条例,想得高分就不难了。

 

 二 、对策题

 对策题的答题方法无非就是问题加对策,或者原因加对策,一切以题目而定,一定把作答要求搞清楚,明确作答范围。对策分为直接对策和间接对策。直接对策很容易,根据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专家官员建议,材料中的做法,国际案例或者法律政策规定等等,都可以直接抄材料。间接对策就是没有明显的对策,要根据问题和原因来反推出对策。比如材料中说问题是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缺失和立法的不完善造成全国各地政府出面捕杀动物,那反推出的对策就是要完善动物保护立法,政府主管部门要提高依法保护动物的意识,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加大监管力度。不管作答要求是否有分条作答这一项,我都会在作答的时候分条作答,这样能显得有条理,嘿嘿,我的小心机。老师找答案还好找一些。对策题是对概括题的一个提升,要写的稍微有一点点深度。

 

三、分析题

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作答分析题的核心。分析题的第一种是解释词句类分析题,就是让你解释一个词或一段话,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第一步先解释词句本身,第二步写明与之有关的现象、影响、原因,第三步就是提出对策啦,材料中有什么就写什么。如果让分析两个词,还要写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我印象最深的一道题就是预先失败,哈哈,想必很多备考的同学们都知道这道题。分析题第二种就是观点分析题,首先要表明态度,分为认同、反对、辩证和不确定四种观点。答题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认为什么什么的观点是偏颇的,不合理的,同时要肯定其合理之处,接下来就开始分析论证,提出对策。要求是论据充实,有理有据,答案中有例证、举例子就是论据充实。分析题的第三种是现象分析题,解题思路如出一辙,表明态度,陈述现象,分析论证,提出对策。只要心中有这个模板,再根据材料提炼分析,就不会写偏。我记得有道题目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让你对这一说法谈谈理解。第一步审题:这道题从题型判断上是词句解释型综合分析,因为问法中带有理解二字,同时,作答对象是材料中的一句话,由此确定这是词句解释型综合分析。第二步确定作答思路,从题目中还可以判断出句中关键词分别是“无形的非物质遗产”、“长城故宫”、“财富”,根据材料上下文,可以得知“长城故宫”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有了以上2个步骤,接下来的分析环节就可以围绕这句话的“翻译”展开,即分析其重要性、必要性,最后再提出对策。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将这样一个思路带入到材料之中,找寻相应的要点即可。其实我每道题目都这么去训练自己,效果亲测还是阔以滴!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把握每种题型的特点和作答思路以及核心才可以,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我对综合分析的理解啦!希望可以帮到你

 

四、应用文

 我认为应用写作难度比较大,因为他没有固定的模板可以套用,并且涉及内容比较多,宣传稿、总结、倡议书等等形式多种多样,所以针对这种题型我不会死记模板,而是会通过审题反推需要作答的要点,然后回归材料去印证我的思路。大部分应用文写作所选取的材料是固定的,还是对材料中的内容进行分类,标注清楚材料信息是原因、对策、影响、例子等等。只要把材料分类搞清楚,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总结一下,应用文写作答题核心是根据审题反推答题要点以及文章结构,根据材料找要点,注意要点的分类。

 

 五、文章写作

大作文写作是重中之重,要想申论得高分,作文不跑题是关键,所以大家一定要加强审题训练,很多时候大作文的主旨句能决定你的申论成绩,当然啦,更多时候其实题干就告诉我们大作文的观点是什么啦,例如“创业者心中的山”,锁定写作主体是创业者,接下来把“山”是什么解释清楚就ok啦,回归材料在此的“山”指的是梦想,所以这篇作文的主旨句将创业者的梦想,顺着这个思路去组织作文就基本没问题了。我疯狂练习了30套作文写作,我只做一件事就是把立意给搞清楚,这样可以保证我不跑题。其实把立意搞定需要仔细审题和把握清楚材料内在逻辑,明确每则材料都在讲什么,内在的联系是什么。我相信大家只要把这两个问题搞定,接下来写作文就会顺手的多。所以阅读理解能力是核心。

接下来说说文采,文采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立意问题搞定了,那么就可以继续研究一下文采的问题。我属于高考语文不及格选手,所以对于文采我选择笨办法,我去网上找一下好句子、先把句子背下来,然后根据改写句子,把句子中主题词扣下来,换上其他的主题词,这样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效果还是不错滴!其实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背诵申论材料中的好句子并学会灵活运用,申论材料中有大量的好句子,这个不能白白浪费。另外在写作文的时候,记得抖抖小机灵,把开篇、结尾、段首句写得漂亮一些,把字写的漂亮一些也是加分项哈。总而言之,作文写作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耐住性子,一点一点扣、积累。我相信功夫下在平时的道理。

花了5个小时写了这么多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也希望通过我的事例给大家加油打气,如果大家认准一件事,那就放手去干吧!上天不会辜负任何一个努力的孩子。


查看其它备考经验(点击可跳转):

▪ 备考经验贴一

▪ 备考经验贴二

▪ 备考经验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