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备考指南

终于腾出时间来,写一下我半年来的心路历程啦,虽说辛苦、但回头细想,这种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当然我也走了很多弯路,与其说这是一篇备考经验贴,不如说是跳坑贴,公考路上“坑”太多,希望我这篇备考经验贴能帮你躲避那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弯路。我会从三个角度跟大家分享我的备考经验,那就定为工具篇、行测篇、申论篇吧。


工具篇

战场杀敌,先得把武器准备好。打赢公考这场战役,我们同样需要一套高属性的装备,在此我指的装备不是图书资料、更不是各种培训班,而是各种软件、网站。利用好这些工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帮我们高效利用时间。


(一)Wps、全能扫描王

首推wps这款软件,在备考中我全部的电子版资料都是通过wps完成的,另外它具有云存储功能,能搭配App-wps一同使用,通常每晚我都会把需要第二天记忆的资料编辑、保存好,第二天上下班途中、工作空档期、等公交、地铁的时候拿出手机就是一顿背,因为我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考试不光强调技巧,更强调积累。关键是能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一复一日的努力肯定会有收获滴。

其次是全能扫描王,这款软件主要功能是将图片信息生成文字,很多时候我们保存的图片资料用起来可能不太顺手(我有强迫症,喜欢自己编辑文档),我就用这款软件去把图片生成文字,然后根据内容的不同,做好标注,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别人整理的资料我认为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做好标注,加深理解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所以这款软件给我帮了很大的忙,在此也推荐给大家。


(二)Xmind【思维导图制作软件】

    Xmind是一款思维导图制作软件,我会在理论课听完之后,把知识点梳理成思维导图,这样一方面能把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形成体系,另一方面在不看书、笔记的情况去梳理知识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如果发现存在知识盲区,我会记录下来,继续做思维导图,等到思维导图初稿做完后,再把没记住、不理解的地方去巩固一遍,回头再完成导图,这样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把知识点内化于心,这样才能把老师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三)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

    手机电台app,里面有很多机构推送的公考干货,例如词语辨析、申论范文、常识讲解等,每晚睡前我都会听一下,这样有利于催眠。另外,上下班途中我也会利用这些音频资料进行知识积累。虽然不能形成肌肉记忆,但可以对知识有所积累,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四)新闻1+1、焦点访谈等

央视的几款节目简直是公考必备,焦点访谈都是最新、最热、全国人民都关注的事件,申论答题可能用得上,并且里面的相关表述也比较规范,我基本一期不落的看了一下。这有利于帮助我们树立政府思维,在申论答题、理解热点事件的时候会用到,新闻1+1、新闻周刊也不错,及时报道国内热点社会事件,结尾处主持人会发表一些观点或提出对策,这一块我觉得蛮有用的,有时候我会记录下来。另外主持人会说一些好句子,这是提升我们文采的好机会,作为积累型选手我自然也不会放过啦。总而言之,看电视一方面放松一下,另一方面可以帮我们做好积累工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申论时评、热点积累软件

众所周知,申论学习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仅考察你对方法的运用,还考察你对热点的积累、对文字的掌握。所以我们必须把申论备考放在每天的学习中,即便没时间做题,但一些必要的积累还是要做的,例如:热点事件、时评等,所以在此我向大家推荐人民日报、学习中国、新闻1+1、澎湃中国、中国新闻网这几款软件或网站,他们每天都会推送一些热点时评,也会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分析,关键还有很多好句子、好文章,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申论高分必备干货,对于时评文章我一般都会去分析结构,毕竟时评与申论作文不同,有时候结构不完整,甚至经常有头重脚轻的情况,所以我一般都会择优选取一下好句子进行背诵。希望大家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两款软件去帮助我们学习。

废话了半天,把我学习中的工具推荐给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高效备考,少走弯路!当然啦,如果大家有更好的选择,那就不必听我叨叨啦!


行测篇

我把行测备考分为3个阶段和3种方法,经过自身试验,感觉效果还不错,所以在此也和大家分享一下,还是那句话!希望大家少走弯路,躲避公考深坑。三大阶段就是前、中、后期备考;三种方法就是背诵、梳理、整理。下面我逐一叙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前期理论学习阶段【对应方法:记忆、背诵】

    行测备考的第一个阶段我称为前期备考阶段,这一阶段只有一个要求,那就全面掌握知识点,行测科目知识点众多,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所以本阶段我制定的目标是把老师讲过的所有内容统统掌握,不管该知识点是否重要,我会按照必考考点的要求去准备,以防万一嘛!我所采用方法就是背诵,把老师课堂讲过的知识点全部背过,并且搭配思维导图,进行记忆。资料分析的概念、公式、常见结论、特征数字;必然性推理的推理规则;图形推理的考点与应用环境;逻辑填空的成语、词语辨析;类比推理中常见的常识知识等等都需要背诵、记忆,我通常一边做题一边背诵,针对错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我一般当场背诵直到能默写出来才研究下道题目,记忆是一件十分无聊的事情,为了增加趣味性,我通常在做题过程中,强迫自己写下本题涉及考点、对该考点的理解、与之相关的考点三方面内容,这样往往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一道题目复习一遍考点,虽然进度慢了一些,但是稳扎稳打总不会错的。本阶段我大概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做了有1000道题目,我能把老师课堂上讲过的所有考点倒背如流,并且基本形成了肌肉记忆。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自信心倍增啊!!


(二)中期专项训练阶段【对应方法:梳理】

    进入行测备考第二个阶段我主要的目标是查缺补漏、将课堂上未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与之前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完成的思维体系。行测知识点众多,课堂上老师不会把所有的考点都涉及到,所以本阶段我重点进行各模块的专项练习,一方面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通过专项练习将老师未讲到的知识搞定,该阶段以做题训练为主,如果发现存在知识盲区,一方面百度找相关视频、问老师,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做题去巩固新知识,各家app刷题是不二选择,基本每家app都有考点分类功能,我就重点进行模块刷题,制定好刷题计划,做错的题目我通常会研究3遍,第一遍做笔记、查资料、找方法,第二遍就是app找类似的题目进行训练,最后一遍把所有做过的题目梳理一遍,研究清楚知识点、知识点的出题方式、常见的干扰项以及陷阱,争取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行测的知识点太多了,通常大家无法穷尽所有的考点,所以还要结合考情去分析,例如国考不考江苏省考的图形拼接、数推,所以该部分我直接跳过。总而言之一句话,结合考情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重点内容必须把握,次要考点会做题即可,不考内容直接逃过。本阶段我训练了5000道题目左右,基本能把常考的知识灵活掌握了,并且通过做思维导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通过本阶段我觉得我把书读薄了,能够把复杂、凌乱的知识统一起来,那感觉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啊。希望小伙伴们也能够通过努力找到这种感觉。


(三)后期全真模拟阶段【对应方法:模拟、总结】

     第三阶段是最终冲刺阶段,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了,这个时候需要套卷练习。所以,在临考试前一个月,我每天都会模拟一套试卷,把近6年国考、联考行测卷刷了三遍,这里面肯定有很多题目是见过的、做过的,所以有时候会懈怠,于是我把本阶段的目标定位培养做题感觉、合理分配作答时间、确定好答题顺序,看似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对答题节奏却很有帮助,因为考场上答题基本靠条件反射,这个时候你再去想考点,题目肯定搞不定,所以我把每套卷子涉及的考点都整理了出来,并且自己研究了命题趋势,哪些知识点是热门考点,哪些知识点是冷宫考点。连续多年都考的内容,我又梳理了一遍,最终我确定了属于自己的答题顺序,并且尝试着用第一感觉做题,不得不说像图推、类比、逻辑填空、资分大量训练后往往第一感觉就是正确答案,我把这几个模块放心滴交给了我的感觉,像数量、片段阅读、逻辑判断、定义判断我严格按照解题方法做去,因为这几个模块阅读量实在太大了,陷阱也比较多,必须仔细认真。我一般都是按照考试时间做题,利用晚上订正试卷、分析题目,刚开始感觉不习惯,不过大概一周时间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逐渐也习惯了。所以,成绩也趋于稳定了。直到考前我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做题,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确帮我取得了好成绩。我也蛮高兴的。嘿嘿!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最后冲刺阶段顶住压力,心无旁骛地去备考!

    以上就是我行测复习的方法,都是一些比较实在的方法,我相信只有稳扎稳打才能够芝麻开花,如果老是想投机取巧的方法,往往会耽误自己。只要我们能脚踏实地地去学习,不搞所谓的秒杀技巧,我相信大家都会成功的。

 

申论篇

老规矩,延续行测备考的思路,来把申论备考的内容给搞定,老实说,我认为申论最终考察的还是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反正所有的要点都在材料里,就看你能不能挖掘出来,整合好形成答案了。所有,我认为申论答题,万变不离其宗,材料是根本,切忌主观臆断。那下面我就从两个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申论备考。第一部分还是整体讲备考阶段,第二部分聊一下具体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备考时间规划

第一阶段:系统学习

我大概用半个月到二十天的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由于我是报班选手,所以一方面跟着老师学方法,另一方面自己多动笔、多动脑、多总结。直播课前,我会提前把本节课讲的内容提前过一遍,了解一下自己的水平,把例题提前做一遍,并按照规定写在格子纸上,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课上重点听老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运用,不去纠结自己的答案。理论课干货比较多,老师的每句话都是要点,这时我会利用wps进行课堂记录,简单记录重点内容和具体方法,针对于例题以听课为主,课后听回访把笔记补充完整。针对于例题,我会趁热打铁再做一遍,做完后把老师的参考答案拿出来,加上课前做过的答案,3份答案对比找到遗漏的要点或表述不规范的部分,用红笔标注出来,然后再把直播课例题讲解部分听一遍,并把材料做好批注,吃透材料,思考参考答案的要点整合、逻辑结构。理论课的题量比较大,加起来有50道题目左右,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费劲,不过把这些例题多研究几遍,吃透材料、研究命题人的命题逻辑对申论答题是个不错的方案。经过本阶段我基本能掌握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啦。也算我的努力没白费吧!


第二阶段:专项训练

有句话说得好,书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课和作业课结束之后,我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专项突破,把历年的真题卷拿出来,把题型做好分类,每种题型选择20道真题作为练习,做完之后对照参考答案,完善答案,梳理思路。很多时候,我们被各家机构不同的参考答案所困扰,我的方法是只看要点,因为申论客观题都是按点给分,所以我只去研究各家机构的答题要点,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各家机构的参考要点大同小异,无非是边边角角上有些许变动,只要大方向不跑偏,核心观点、要点都在,那就没问题啦!在此强调一下审题,这是我们答好题目的第一步,把答题对象、材料范围等关键词都勾画出来,做好标注,带着问题读材料至少确保我们答题不跑偏,这是申论的基础也是核心。希望诸位小伙伴能够重视起来,有时候遇到要点跑偏或遗漏情况,一定要查找笔记,回听例题,反复消化;遇到难题不要慌,严格按照审题--找要点--组织答案三步走。如果不会做,我认为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材料没读懂、没读透。那就死磕材料!一句一句的阅读,不要主观臆断,分析材料内在逻辑,慢慢走、一步一步来肯定没错!


第三阶段:综合提升

这个阶段至少保证在考前一个月进行,每天自行选择1套申论真题,老规矩!国考-联考-省考三步走!全真模拟考场真实环境,严格按照规定时间答题。关于批改,我个人建议一方面自己结合参考答案进行批改,具体方法前文说到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另一方面大作文要和身边的小伙伴相互批改,只有站在阅卷人的角度去批改才能找到问题,所以我经常与身边的小伙伴相互批改大作文,然后一起讨论如何找观点、如何构思文章结构、如何利用材料要点去完善作文。只有思维的碰撞才能有进步,身边有个小伙伴陪着你,学起习来也有斗志!关于时间安排,我认为至少留出70分钟来搞定申论大作文,可能由于我写作水平比较差,所以我前面小题做题速度比较快,就是为大作文写作腾出一定的时间来,当然啦。随着套题训练的推进,做题速度、阅读速度也会相应提升,总而言之,本阶段一套题一套题的死磕才能成功,记住,一定要与小伙伴相互鼓励、相互批改才能进步哟!

 

解题经验谈

总体方法论

我认为申论不需要很多的技巧和方法,根本方法就两点:读懂材料、整合要点。读懂材料需要我们知道材料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材料的主题、问题、原因、对策等。只要把上述问题解决了,那么材料你就读懂了。整合要点需要我们审清题意,把握好每道题目的主题词、作答内容、材料范围,很多时候我们答题跑偏不是因为读不懂材料,而是审题不清楚,所以我建议大家每道题目至少读五遍,把审题得出的所有内容都写清楚,并时刻提醒自己“靶子”是什么,带着目标去阅读。按照这种方法即便遇到难题,我们也能得一个基本分数。下面我抛砖引玉,介绍我的答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归纳概括题

该题型是基础题型,审题时先判断作答对象,再判断作答内容,作答内容有可能是唯一的,例如让我们概括问题、原因、影响、特点等,但有时候题干要求我们概括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问题、原因、对策杂糅考察,这时候一定要在材料中标注清楚。阅读材料的方法无非以下几种:一、段首、尾句通常为段落主旨句;二、观点句(领导人讲话、政策理论是重点)有人的地方就有观点;三、案例材料要结合实际情况概括出问题、原因、对策等;四、数据材料略读,重点看段首、尾的主旨句。在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后根据审题得出的结论去重点阅读,把问题、原因、影响等标注清楚即可。

我通常采用的作答结构是总-分结构。开门见山,写清楚总括句,总括句的得出取决于大家对要点的分类和整理。其实对要点分类的方法也是固定的。例如:作答范围是多篇材料,优先把握材料间内在逻辑,如果2则材料间说得是一件事,那就把两则材料的要点整合在一起;与之相似,如果只有一则材料,那就看有几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表达要点意思相同,那就整合在一起;通读材料发现说得不是一件事,可能是多主体,例如:政府、企业、个人,那就根据主体不同分类;如果是多话题,例如:制度、监管、道德,那就根据话题的不同进行分类,类似的情况如问题、原因、影响、对策也是相同的道理。只要把要点分类和整合搞清楚,那总括句就呼之欲出啊,无非是实写和虚写罢了。


综合分析题

归纳概括题的升级版,其实套路也类似,基本的作答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先把具体的要点找出来,如果是词句解释题,优先找材料中与之有关的定义、解释,通常材料都会把相关要点隐藏起来需要我们屡清楚、找出来。把相关的解释、定义作为第一部分“是什么”,如果是观点分析题,一定要去材料中找观点,不能主观臆断,看一下材料的观点,是肯定、否定、还是辩证看,把该部分内容作为答题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为什么”,其实就是大作文的论证部分,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问题”、“原因”、“影响”、“例子”找出来分类罗列好即可。最后一部分是“怎么做”,说白了就是对策咯,那就回归材料找对策即可。通常综合分析题字数要求比较少,这就需要我们简练语言,只写要点,与之无关的内容我们统统不要,另外,大家一定要去材料中找内容,而不是主观臆断。


对策题

归纳概括题2.0版,解题思路就是优先抄材料中对策的规范表述。其次,根据材料中的问题、原因反推对策。最后,结合自己做题经验、常识积累写对策。可能大家会疑惑要不要写问题、写原因啊!我的方式简单粗暴,审题看问题,把题干与作答要求统统读5遍,看清楚究竟是否有要求写问题、原因。另外,还要看清楚答题范围,有时候题目会设陷阱,让你根据材料xx的问题提对策,这个时候一定要从全部材料中找对策,而不是从xx材料中找对策。近几年考题越来越务实,所以提的对策不能假大空,一定要细化、可行、有针对性。这个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啦,还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职权范围”。对策题的另外一种题型是启示类题目,基本的作答思路:经验:从成功事例总结做法;教训:从失败事例的问题-原因反推对策;启示:找到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经验+教训。我反而认为这种题目就是归纳概括题,材料中写了什么就是什么,无需自己编。


公文题

写作内容:我把公文题定义为归纳概括题3.0版。前期学习大家可以根据公文类型的不同分为总结类、宣传类、倡议类、对策建议类等不同的题型,分别熟记写作思路。后期可以化繁为简,形成统一的思路,其实公文写作就是归纳概括题的综合运用,把材料中不同的要点进行分类整合,例如:背景、问题、原因、对策、影响、例子等。然后通过审题确定公文的写作目的,根据写作目的和材料内容确定公文的内在逻辑。

答题语气:由于是公文题,我们要适当考虑答题语气的问题,如果是呼吁、号召类的公文那么就要多写一些类似号召的句子,以此来告诉考官我知道写作的目标和方向。如果是比较严肃的通知、指导意见等官方文件,那么语气就得严肃一些。总而言之,语气看似是个无关紧要的东西,但是我们多少还是应该体现在答题中。

格式:这是很多小伙伴最纠结的问题,我所采用的方法是保底方案,只要题干没要求不写格式,那我统统写格式,这样一方面体现公文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多占3行格子呢!我所采用的结构基本是固定的,【标题】:关于+主题词+的+文种;【对象】主送或称呼; 发文者(身份);日期。


大作文

写好大作文我觉得依靠两件事,一是吃透材料、读懂题意、学会写作;二是日积月累,做到肚子里有货。这是我备考大作文使用的方法,当然吃透材料、读懂题意、学会写作要比文采更重要,我始终认为好文采是锦上添花的方法,但是吃透材料、读懂题意、学会写作才是得分的根本。关于申论积累前文已经介绍过啦,不清楚的小伙伴可以翻看“工具篇”。本部分我就只说如何写作啦。

基本认知:我认为大作文就是综合分析题2.0版,把题干要求我们阐述、表达的观点解释清楚+意义、危害、原因、例子、对策论证,一篇大作文就成型啦。素材来源一方面依靠材料中的信息,把前面客观题标注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整合作为内容进行填充;另一方面依靠日常积累,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耐住寂寞、下苦功夫。

关于立意:这是作文能否得高分的必要条件。我采取两步走的方法,第一步阅读题干找到关键词,有的题目只需要把题干理解透彻就能搞定立意问题。例如:2016年国考“不学礼,无以立”,只要你把这句话理解清楚那就ok啦,说白了这句话强调“礼”对“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礼”的问题,那就去文段中把什么是“礼”什么“立”找出来即可。但有的是时候还需要结合文段去寻找观点,例如“黄河精神”、“新时代的工人力量”,那就要进行第二步,回归材料确定观点。一方面如果是根据划线部分去写作,那就要把划线部分所在的文段读懂,重点解释清楚划线句子是什么意思,由此来得到观点。另一方面,还要去梳理材料,看一下材料究竟说了一件什么事,主题是什么,结合题干要求来确定观点。总而言之,关于立意,希望大家最起码把主题词找到,所谓的主题词也就是写作对象啦,即整篇大作文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这是关于立意最重要的内容了。当然啦,光说不干假把式,还希望大家能够勤加练习,把方法内化于心。

关于结构:结构没什么好说的,我所采取的思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开门见山第一段亮明观点,第二段解释观点+过度,第三到五点分别写出三个分论点,分论点可以是意义、危害、原因、对策,总而言之,材料中有什么,你就写什么,写作的依据完全取决于材料。很多同学一定有个疑问,究竟是写政论文还是策论文,我的答案是看题干和材料,这不是我们说了算的,例如“不学礼无以立”这道题目,你总要解释清楚什么是礼、什么是立吧,然后你还要写一下学礼对立的重要性吧,你都知道学礼很重要了,那么是不是要谈一下如何学礼的问题啊。这样不就能把文章结构确定了嘛!切忌说自己自会写策论文或议论文,我们考生是万金油,什么都能写,什么都能干。

关于内容:我认为这部分把握好“开篇”、“结尾”、“段首句”就可以了。因为阅卷人阅卷速度很快,对于我们的文章基本都是一目十行,所以把关键位置写好,其余的部分写差点也没啥问题。所以我只关注重点位置!开篇我擅长引用名言警句和比喻句,当然开篇切忌喧宾夺主,好句子一、两句足够啦,关键还是快速亮明观点。段首句同样重要,属于文章的颜值当担,用一些对仗工整的句式还是蛮有必要的,这部分大家可以提前准备好,考试时拿出来直接用。结尾没啥好说的,把材料中的好句子用上就好咯,但是切忌盲目拔高,别动不动就中国梦,美丽中国之类的,这样让人感觉很假,平铺直叙、抒发情感我觉得都是蛮不错的选择,没必要非要拔高嘛!这就是我对大作文备考的看法咯!

啰里吧嗦、洋洋洒洒写了8k多字,原谅我的话痨。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够避开陷阱、少走弯路,也希望本帖对大家备考有帮助!如果你上岸了,请记住里面可能有我的功劳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