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试题)
我国古代对于公文的保密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据史书记载,太史令将“图法”(即国家的重要典志、档案)“宫藏”;商朝时,设立了守藏史这一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周朝继承了商朝的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到了秦朝时,在文书上玺印封缄,在传递过程中使用“封泥”已是普遍的一种做法。到了东汉时期,办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竟然成为把守关隘的比喻词。《后汉书·隗嚣传》记载:“(王)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说明守关如封泥,应小心翼翼,不得有一丝疏漏。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历代公文的保密方法
B、
“封泥”一词的演变过程
C、
档案储存办法的演变
D、
史书对文书保存方法的记载
正确答案:A,正确率:76%,作答次数:4588
能看懂解析
看不懂解析
收藏
纠错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寻找重点
第一、二、三句说夏、商、周、秦时期对公文的保密方法。第四、五句是说东汉时期办公文件保密用的“封泥”的引申作用。因此整个文段是在介绍历代公文的保密方法。所以选A。
第三步:分析选项
B选项:“封泥”只是东汉的做法,过于片面,所以B错。
C选项:文段主要说的是公文保密,不是档案储存,所以C错。
D选项:文段是说对公文保密的方法,不是文书保存,所以D错。
故本题选A。
【2016-联考/江西-055】
视频解析
评分:
还没有人评价哦,试试发表评价吧
评价列表
发表评价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