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长期耐心细致的普法教育活动,确实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于法律的信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纸面上的法律并不能自动保障人们的权利,仅仅通过法制宣传与教育,并不能全面深入地促进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纸面上的法律条文到底意味着什么,还要依赖法律机构的运作者来表达。换言之,以法官为核心的法律人团队,才是法律最根本的载体;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才是活生生的法律;法律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昭示着法律的真实面目。因此,如果要让社会公众知道法律是什么,与其举行一百场法律讲座,发放一千份宣传资料,还不如严格按照法律精神,进行一次诉讼活动。一次公正的诉讼,尽管亲见亲历者人数有限,但是通过口耳相传,就会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法律人值得信赖,法律值得信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 普法活动的宣传教育效果逊色于法庭诉讼
B . 法律的精神实质需要公众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
C . 法律条文的意义依赖于法律机构的运作者来表达
D . 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有助于公众建立法律信仰
参考答案: D
小麦参考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寻找重点
第一句说普法教育活动并不能全面深入地促进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第二句说纸上的法律条文需要依赖法律机构的原作者来表达。第三句说法律人团队的职业活动才彰显着真实的法律。第四句“因此”进行总结,说真正的诉讼活动才能让公众知道什么是法律,才能去信赖法律。所以文段重在强调,法律人团队的真正诉讼活动才能让公众去信赖法律。选项D是重点的同义替换,所以选D。
第三步:分析选项
A选项:选项A的对比不是文段的重点,所以A错。
B选项:没有论述到主要操作人“法律人”,所以B错。
C选项:法律条文的意义,说的不是要解决的问题,所以C错。
故本题选D。
【2015-山东-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