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之所以一边倒地支持收取酬金的行为,一方面是基于我们所面临的道德现状。虽然近来涌现出不少道德模范人物,但道德滑坡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好人难做”的语境下,拾金不昧已是一种稀缺的品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苛求拾金不昧的成立,况且还是失主的主动行为,在法律上这是一种赠与行为。也就是说,服务员收下酬金,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时光倒退几十年,“做好事不留名”是一种社会共识,倘若有人拾金不昧要求收取酬金,必然遭到社会舆论的批判。再往后,人们对“做好事不求回报”这个命题产生了动摇,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响起。而至今日,绝大多数人认可收取酬金,包括在法律层面鼓励有偿做好事——我个人认为,这种观念上的变化不仅是从当下社会道德严重滑坡中得到的一种教训,事实上也是一种理性和常识的回归。
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绝大多数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利己的一面,而人又是可以改良和引导的,正是因为人是可以改良和引导的。正是因为人是不完美的,所以才需要有道德约束,才需要制度上的激励和社会舆论的反馈,甚至包括利益上的奖惩,来激发人性向善的一面,抑制向恶的一面。如果我们先假定人性是完美无瑕的,道德只是一种本能,不应附带任何条件,那么很容易陷入一种“道德原教旨主义”,即把道德绝对化、空洞化,认为道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怎么来解决道德本身的问题呢?
呵护行善者的利益诉求,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一种正能量,某种意义上说,这比个体某一次的拾金不昧更有价值。因为人人都可能是一个行善者,也可能是被助者,只有在这种相互宽容和理解的社会氛围中,道德的成长才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做好事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单选题]
加在第3段省略号处的最恰当的句子应该是:
A . 对于拾金不昧,人们态度的变化证明了社会心态的日趋理性
B . 对于拾金不昧,历来争议不断,公众的态度也在争议中日益宽容
C . 这样的争议,并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公共视野,而伴随着这些争议,公众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D . 这样的争议由来已久,但支持拾金有偿才是法治社会的应然选择
参考答案: C
小麦参考解析:
本题为语句填空题。本题信息来自于第三段第二、三、四句。
上文讲述了人们对于拾金不昧收取报酬的不同看法,而第三段承接上文,必然继续论述不同看法这个话题。而且第三段内容可以归纳为人们对于拾金不昧收取报酬的态度变化,划线处位于第三段开头,对于文段内容具有统领作用,所以选C。
故本题选C。
【2015-天津-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