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
一种文明如果没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就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一种文明如果没有长期自我封闭,就不会走向衰落
一种文明如果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就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一种文明如果没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没有同其他文明取长补短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二〇二五年,各方面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以下各国中,海上丝绸之路不经过其领海的国家是:
印尼
奥地利
斯里兰卡
索马里
第46个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金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人们习惯称之为“两山论”。随着实践的深入,“两山论”经受了事实检验,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为中国发展注入越来越强大的正能量。
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
①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③经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④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由于在科普和科学传播方面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博士前段时间获得了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颁发的卡尔·萨根奖,令人高兴,但面对这一新闻,不少科学界朋友都谈到:中国科学家的科普工作做得究竟如何?观察和思考告诉我们,中国科普工作其实不是做得多,而是太少;不是做得好,而是很不够;不是强于,而是输于世界同行,至少比发达国家差得多。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中国科普比发达国家少的原因
中国科普的现实
科普的重要性
改善中国科学家不热衷于科普的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多学者的研究在越来越深入的同时,视角也越来越窄。许多人一辈子的研究范围只限于某一专题,甚至某一个研究点,真是_______,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目无全牛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远见明察
2012年对华货物进出口额相差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是:
美国
欧盟
中国香港
印度
21世纪头10年,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及4.1%的全球平均增长率,金砖国家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17.0%提升到2010年的25.7%,且继续提升。
2010年金砖国家中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有:
1个
2个
3个
4个
下列表述没有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是: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先发展,后治理”,在经济欠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坚持发展优先、保护为主的方针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综合治理,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
“环境就是民生”,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
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我们从考古学上怎么来判断呢?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这不只是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标准是怎么出现的。这些标准得以流行是由于一本很流行的书。这本书1968年出版,作者格林·丹尼尔是英国学者,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他主要研究欧洲考古,而他还研究考古学的历史,担任过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席。他写了一本书叫《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书虽然很小,可是很流行,成为西方国家考古学生的必读书,不单在英国出版,美国等一些地方都有版本。就是这本书把刚才说的考古学上通行的文明标准普及到了全世界。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我们仔细读一下他的书就知道,这些标准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这三条标准是什么?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条标准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条标准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这是没问题的。你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由克拉克洪归纳提出、经过丹尼尔推广的考古学上的文明标准,就是这三条。他们说,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当然,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适合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状况,我看将来还可以讨论研究。
以下对我国使用的文明标准,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与世界通行的标准完全相同
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与日本的标准完全相同
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中必须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
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是在世界通行的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补充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