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与“阴历”这两个词虽然大家都熟悉,但是仍有不少人对其理解有误。有人认为阳历来自外国,这是不对的。我们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千年前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已经是阴阳历并用。《书经•尧典》上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就是阳历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乃是阴阳历并用。西洋在希腊罗马时代也夹用阴阳两历,和我国原是一样的。阴历是完全依据月亮的[a],阳历则完全依据太阳的[a]。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242216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两个小数不能相互除尽,要把它们合起来非常困难。但我国在春秋时代已知道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把阴阳二历调和得相当成功。
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特点。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地球绕日因为昼夜长短太阳高低的不同,所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中,十二个为气,十二个为节。节应在月初,气应在月中,譬如立春为阴历正月之节,雨水乃正月之气等等。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循环,有365又1/4天,一节一气平均30天多一点。而阴历一个月只有29天有余。过了若干时候必会有月份单有节而无气,或单有气而无节。这有节无气的月份就叫做[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阴阳两历的周期都照顾到了,维持了一个月中晦朔弦望,和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它的缺点是年度长短不同,平年只有354天,闰年多一个月就有384天,计算极不方便。
第二段讲二十四节气时,指出节气“可称阳历的一部分”,这样说是:
因为它有一部分节气是根据阴历推算确定的
因为二十四节气恰好分布在十二个月之内
因为没有二十四节气也就没有阳历了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来确定的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次峰会的主题是:
深化合作,共创“一带一路”新发展
推进互联互通,共创经济发展新未来
共建“一带一路”,共创美好未来
携手共进,展望未来,推动“一带一路”新发展
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像西方国家以宗教为主,我们是一个讲求礼义忠孝、仁爱康寿的_______,传统节日代表着我们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文化根基和历史印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家
地区
民族
国度
文化集丛指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之中并作为一个文化单位发挥功用。文化集丛通常是以某一个文化特质为中心,结合一些在功能上有连带关系的特质而组成的,其中每个特质都围绕中心特质而对整体发挥功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面属于文化集丛的是:
以中华文化为中心,包括日本文化、朝鲜文化、越南文化等在内的东亚文化
以唐代服饰为中心,包括汉代服饰、宋代服饰、明代服饰等在内的服饰文化
以茶为中心,包括采茶、制茶、饮茶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内的茶文化
以汉文化为中心,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
有两个班的学生从南部校区到北部校区参加活动,但只有一辆车接送,第一班的学生坐车从学校出发的同时,第二班学生开始步行;车到途中某处,让第一班学生下车步行,车立刻返回接第二班学生上车并直接开到北部校区。学生步行速度为每小时4公里,载学生时车速每小时40公里,空车时车速为每小时50公里。问:要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北部校区,第二班学生步行全程的:
1/6
1/7
1/10
1/8
有4支队伍进行4项比赛,每项比赛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名分别得到5、3、2、1分。每队的4项比赛得分之和算作总分,如果已知各队的总分不相同,并且A队获得了三项比赛的第一名,问总分最少的队伍最多得多少分:
7
8
9
10
工厂从某周第一天开始生产某种零件,每周生产7天,从第二天开始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生产200件,已知工厂第三周的产量是第一周的2倍,问第几天其日产量第一次达到1万件?
37
38
39
40
某公司总经理郑某在家中被杀,警方确切掌握的是,案发当天,其下属赵一、王二、张三、李四都进出过一次郑某家中,且排除同时出现的可能性,被警方传讯前,四人秘密约定,向警方所作的每句供词都是虚假供述,供词如下:
赵一:“我们四人都没杀害他,我离开他家时,他还活着。”
王二:“我是第二个进他家的,我到他家时,他已经死了。”
张三:“我是第三个进他家的,我离开他家时,他还活着。”
李四:“凶手进他家不比我晚,我到他家时,他已经死了。”
由此可知推知,凶手是:
赵一
王二
张三
李四
甲乙丙丁戊己六个棋手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人都与其他选手赛一场),已知第一轮甲的对手是丙,第二轮乙的对手是丁,第三轮丙的对手是戊,第四轮甲的对手是乙,那么第五轮己的对手是:
甲
乙
丙
戊
一桶水含桶共重20千克,第一次倒掉水量的,第二次倒掉剩余水量的
,第三次倒掉剩余水量的
,第四次倒掉剩余水量的
,最终水和桶共重5.6千克,问桶的重量为多少千克:
1.2
1.6
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