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国县镇居民在图中各生活领域的安全感平均得分是:
2.42分
2.51分
2.61分
2.70分
某省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迅速(如图所示),2003年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仅为259.45亿元,2006年突破400亿元,至2007年高达479.76亿元。2006年该省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商品零售额为342952万元,比上年增加63012万元,增长22.5%,占当年该省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来可看,2006年内资企业商品零售额为280308万元,增长34.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商品零售额13589万元,增长162.3%,外商投资企业商品零售额149056万元,下降25.7%。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来看,2006年正餐零售额280737万元,增长38.4%;快餐零售额54929万元,比上年下降21.8%;其他餐饮零售额6534万元,比上年下降0.95%。
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007年比上年同期增长()
29.94%
34.81%
15.72%
18.65%
甲乙丙丁4人发起设立某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并租赁了1处办公场所。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甲由于疏忽忘关水龙头致办公场所被淹,给办公场所业主戊造成5万元损失。公司设立后,业主戊向公司索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因公司已设立,5万元损失由公司承担即可
因系发起人责任,5万元损失由发起人共同承担
因在公司设立过程中产生损失,5万元由公司和发起人共同承担
公司可以先行向业主戊赔偿,再向甲追赔
场所恐惧症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环境的恐惧,如高处、广场、客观环境和拥挤的公共场所等,常以自发性惊恐发作开始,然后产生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进而出现条件化的形成。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场所恐惧症患者常伴有惊恐发作。然而,有专家认为最初一次惊恐发作是场所恐惧症起病的必备条件,因而认为场所恐惧症是惊恐发作发展的后果,应归入惊恐障碍这一类别。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观点:
场所恐惧症病程常有波动,许多患者可能短期好转甚至缓解
场所恐惧症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
研究发现场所恐惧症起病多在40多岁,且病程趋向慢性
研究发现约有23%患者的场所恐惧出现于惊恐发作以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洪拳、热贡唐卡
天津玉雕、中国书法
黑龙江剪纸、中医养生文化
热贡马术、采茶戏
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一项是:
学校为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毕业证
警察对打架斗殴的小张实施了治安行政拘留
法院对小李起诉小王的名誉侵权案作了一审判决
小赵通过考试获得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教师资格证
王某等12户居民系D市H区众望苑住宅小区15号楼的住户,该15号楼与一垃圾压缩站相距约30米。该垃圾压缩站是众望苑小区所在的H区Y镇政府新建的垃圾处理项目,专为处理众望苑及周边几个小区的生活垃圾而建的。垃圾压缩站在筹建过程中,Y镇政府向H区环保局提交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登记)表》申请环境行政许可,并根据该局有关须委托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意见,委托D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相关报告表,其后送至该局进行审批,H区环保局作出了《关于对D市H区众望苑垃圾压缩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以下简称《审批意见》),同意在众望苑小区15号北侧地块建设垃圾压缩站项目,并对该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异味的处理、场界噪声对邻近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各类固体废物处置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王某等12户居民认为,垃圾压缩站投入运营后所产生的污水、废物、噪声、臭味等污染会对其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该项目的许可与其有重大利益关系,H区环保局在未征询其意见的情况下即作出《审批意见》,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故要求H区环保局撤销该《审批意见》。
H区环保局作出《审批意见》,同意新建众望苑小区垃圾压缩站项目的行为是:
依申请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
授益行政行为
行政授权行为
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4万公顷,减少6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增加10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产0.7%,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增产1.3%;早稻产量3196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35420万吨,增产0.6%。
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比上年增产1.3%。油料产量2416万吨,减产4.2%。糖料产量11110万吨,增产11.4%。烤烟产量239万吨,减产3.9%。茶叶产量114万吨,增产10.9%。全年肉类总产量6800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猪肉减少9.2%;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5.8%。全年水产品产量4737万吨,增长3.3%。全年木材产量6974万立方米,增长5.5%。
全年新增的有效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万公顷。
2007年下列哪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幅度最大:
棉花
油料
糖料
森林
自二十世纪末期,山西同全国一样,粮食供需形势发生逆转,粮价持续走低,粮食生产效益滑坡,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2004年初,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实施了“一减三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连续三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保护和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被提到空前高度。山西省委、省政府一方面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另一方面在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925.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91.74千公顷,增长3.24%,加之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全省粮食生产再次突破百亿公斤,达到106.2亿公斤。之后三年粮田面积稳定回升,2007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173.21千公顷。2005年尽管遭遇严重旱灾,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97.8亿公斤的较高水平。2006年全省粮田面积达3521.45千公顷,全省粮食总产达107.33亿公斤,预计2007年粮食总产可达105亿公斤。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全省粮食生产总量达512.22亿公斤,年均粮食生产总量达102.44亿公斤,这标志着山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迈上百亿公斤台阶。
预计2007年山西省平均每千公顷的粮食产量和上年相比:
大约增加了0.0025亿公斤
大约减少了0.0025亿公斤
大约增加了0.0125亿公斤
大约减少了0.0125亿公斤
下图显示的是内蒙古、重庆、江西、陕西、吉林五个省(市)2003年与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请根据图形回答以下的问题。
以上列举的五个省(市)中,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最小的是:
江西
吉林
陕西
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