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足联世界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奖杯名字是“德劳内杯”
巴西是夺冠次数最多的国家
职业足球俱乐部有参赛权利
每届共有36支球队进入决赛圈
关于下列细胞器及其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线粒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尔基体是植物细胞壁形成的场所
核糖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关于超级计算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大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生产国
我国的“天河二号”是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
现有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大都可以达到每秒一兆(万亿)次以上
超级计算机的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和外围设备及丰富的软件系统
关于京杭大运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河南五省及天津、北京两市
格陵兰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低可达-70℃,冰雪覆盖面积占整个岛屿的81%,这么寒冷的一个地方,实在与它绿意盎然的名字不相符(“格陵兰”意为“绿色土地”)。随着气候变暖,格陵兰的冰川逐渐融化,冰融水沿着冰川裂隙向下流动,形成深坑,就像一口口锅,称为冰川锅穴。这些锅穴大小不一,大的可达10米宽,上百米深,一直延伸到冰川底部,甚至形成冰川洞,可能导致整个冰川崩塌。
格陵兰无疑是地球变暖的“前线”。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格陵兰可以作为地球上的一个气候指示器。北极的冰川储存着气候的信息,通过冰芯我们可以测定冰川的年龄及其形成过程,还可以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冰雪中含有三种不同的氧同位素,因此,如果在格陵兰的冰帽上打钻,测量冰芯中的每个冰层的氧-18比例,就可以得知格陵兰每一年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变化。
“从现有的可靠测量来看,格陵兰岛正快速消融。”丹麦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安德斯·波克这么认为。2011年,他在哥本哈根北极研究所的档案中找到一些老旧飞行日志,其中有关于北极附近冰川的观察记录。几乎同一时间,丹麦国家调查局在清理地下室时发现一批旧图片,这些图片是极地探险家克努兹·拉斯穆森1933年到格陵兰进行第七次极地探险的记录。波克和同事将图像数字化,并用软件对比格陵兰岛东南部海岸线,查看其中的不同之处。波克说,20世纪30年代冰川融化得比现在快,20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冷却期,这期间形成了新的冰层,但在2000年又开始加速融化。
“20世纪90年代,格陵兰岛的冰川差不多能达到平衡状态(即降雪和融化、冰裂相等),但现在的总质量亏损超过3000亿吨/年。如果按照每人一年使用4万升水来计算,这是地球上人们一年的用水量。按现在的趋势看,这个数字还在上升。”波克认为,“从最新研究来看,海洋在冰川的消融中起着关键作用,暖流一经过已经破裂的冰川,大面积的融化就会发生,这和气温升高共同导致冰川融化。”
格陵兰气候变化几乎决定着当地以捕猎为生的土著的去留。岛上主要的陆地哺乳动物有北极熊、麝牛、驯鹿、北极狐、雪兔、貂和旅鼠,附近水域中主要有海豹和鲸,它们过去是岛上因纽特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到了20世纪初期,海水温度上升使海豹几乎在格陵兰南部绝迹,后来气候转冷,大群海豹才又现身。而现在,因为浮冰融化,依赖浮冰捕食海豹的标志性动物——北极熊的生存也出现危机。
关于“格陵兰作为气候指示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测量格陵兰冰川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格陵兰的冰帽中储存着最详尽的气候资料
测量每个冰层的氧-18比例可分析气候变化
观察冰川中的融洞可以获得丰富的降水资料
2014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1127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22万公顷,减少1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08万公顷,增加6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1万公顷,减少9万公顷。
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产0.9%。其中,夏粮产量13660万吨,增产3.6%;早稻产量3401万吨,减产0.4%;秋粮产量43649万吨,增产0.1%。全年谷物产量55727万吨,比上年增产0.8%。其中,稻谷产量20643万吨,增产1.4%;小麦产量12617万吨,增产3.5%;玉米产量21567万吨,减产1.3%。
全年棉花产量616万吨,比上年减产2.2%。油料产量3517万吨,与上年持平。糖料产量13403万吨,减产2.5%。茶叶产量209万吨,增产8.7%。
关于2014年我国农业生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均同比增长
粮食种植面积为棉花、油料、糖料总种植面积的4~5倍之间
棉花、糖料、油料产量均高于茶叶产量
糖料单位种植面积的产量同比下降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才女说法不正确的是:
蔡文姬作的五言《悲愤诗》是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歌
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时期的女官和诗人
李清照和其夫赵明诚共同完成《金石录》
班昭帮助其兄班固整理、续写《后汉书》
下列关于日常礼仪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在宴会中,将筷子横搁就表示自己已饱不需要再进食了
行拱手礼时,双手的叠放次序为右手包在左手之外
拜访别人时,如果有非常充分的理由,也可不提前预约
同事开车时,为表示尊重,最好坐在后面一排而不要与同事并排而坐
节能减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部署,是“十一五”时期的一项约束性指标,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抓节能减排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确保实现国家和省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根据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有关要求,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和督查工作,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能耗与减排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考核内容,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和约束力度,对不能如期完成省、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县和企业,不得参加年度的评先选优,不得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2007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严格准入管理。对新上工业项目做好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源头上把关预防。发展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三低一高”产业,同时压缩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切实抓好宏桥工业试点园和泰岳公司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使之成为全市循环经济典范,并引导企业改变只靠自身“单打独斗”式的内部节能减排,走多企业、跨行业、区域间循环经济之路,推进企业之间消化工业废物的“循环链”,通过行业成员之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达到工业废物全面得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提升节能减排的成效。切实抓好省政府年初确定的我市6家公司清洁生产试点工作。
帮助重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建立和推行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职工节能的积极性。强化基础工作特别是统计工作,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加强对重点高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情况,督促企业围绕降低重点产品能耗单位的目标开展工作。加大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力度,逐年将污染源纳入限期治理,实施工业园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或实现零排放。
关于该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以区域间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为主
参加试点工作的公司只有一家
树立全市循环经济的典范
把加强基础设施共享作为工作重心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全球气候变暖,之前普遍认为“极其可能”是人类影响造成的。但是中科院地质地球所最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气候变暖变化存在约500年的自然周期,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刚好位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该研究还认为:今年已经达到这一暖相位的峰值位置,接下来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即将开始百年气候变冷周期,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通过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准确定年,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科学家就利用这一优势,分析了5350年以来(截至2005年)小龙湾玛珥湖周边地区植物花粉种类的变化。在植物花粉含量的变化中,有两种花粉(适合寒冷气候的松树花粉和适合温暖气候的栎属花粉)的含量相互消长,呈现周期性变化。
根据松树花粉增加和栎属花粉减少的峰值,指示的气候最寒冷时期先后出现在公元前2700年、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900年、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以及公元200年、700年、1200年和1800年前后,约每500年出现一次寒冷期。花粉含量的谱分析结果也呈现出显著的500年周期。
在中国历史上,1550年至1851年,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极寒天气,被称为“明清小冰期”。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这方面卓有成果,他注意到,清朝初年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北游录》,里面提到当时不但中国北方寒冷,就连江南也出现了河面结冰的情形。1654年(顺治十一年)11月,京杭大运河的吴江段冰厚三尺多,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3、4公里。阳历11月南运河封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由于温度下降,中国的农业经济也遭受了打击。清朝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记载,江西柑橘本是贡品,当地家家户户广泛栽种。然而,在“明清小冰期”最盛的顺治、康熙年间,橘树常常被冻死,橘农吓得不敢再种橘树。
“明清小冰期”应该算得上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寒冷时期了。中科院的研究认为,大约从公元1830年开始了一个暖期,现在处于最近一次500年周期的暖相位上,可能已经达到峰值位置,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关于中科院的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全球气候变暖为自然周期所致
东北气候变化研究的时间跨度超过5000年
未来有进入气候冷相位的趋势
花粉含量分析是气候研究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