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学生共解出30道数学题,每人都解出了其中的12道,且每道题都有人解出。只有一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只有两个人解出的题叫做中等题,三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在这30道题中,难题、中等题、容易题均有,且题数各不相等,则难题的题数是:
14
15
22
25
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对触摸作出反应是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正在遭受风的打击,因此“觉得”必须提高强度防止风的破坏。每天只要对植物的茎进行几秒钟的抚摸和敲击就可使植物枝干的密度加强。在植物被触摸不到30分钟后,植物的基因便可生成使其体内钙含量提高的蛋白质。钙的增加相应地又导致一种名为钙调蛋白的物质的增多,该物质可以使植物更为坚固。
如果下列各项为真,能够质疑上述结论的是:
菜农们在将温室中的幼苗移种至露天之前,一般会对秧苗进行敲打
在移种甜菜之前,要去除掉甜菜中的水分并用扫帚拍打它们
在农田边缘经常受风的作物倒伏概率比在农田中央吹不到风的作物要高80%
如果碰到含羞草的叶子,它就会在几秒钟之内缩做一团,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钙迅速流进了它的细胞
动物园中有三种动物:骆驼、大象和猴子,它们的年龄均为整数。三个伙伴小张、小王和小李去动物园参观动物,他们各选择一种动物去参观,三人选的动物各不相同。已知:
①大象住在动物园东边的动物馆;
②骆驼已经4岁,住在西边的动物馆;
③小王去看的是动物园东边和西边之间的动物;
④小张去看的动物年龄最小;
⑤三种动物年龄从西到东依次增加,且平均年龄为5岁。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猴子年龄为5岁
大象年龄为7岁
小王参观的是大象
小李参观的是骆驼
某研究小组中一部分人在野外采集数据并实时传回实验室由另一部分人进行分析,据经验表明,在A处每人每天平均能采集到20条数据,其中40%为有效数据。在B处每人每天平均能采集到40条数据,其中25%为有效数据,实验室人员必须对每条数据逐个甄别以筛选出有效数据,实验室里的实验人员每人每天可以甄别100条数据,该研究小组共有16人,为使最终筛选出的有效数据最多,应该分别在A处、B处、实验室安排( )人。
8、4、4
10、3、3
2、10、4
4、8、4
据研究,出生时间对犯罪活动有影响。年底出生的人常犯某类罪,年中出生的人常犯某类罪。既然人的出生时间不由自己选择,犯罪人也不应当为自己所犯的罪承担责任。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的是:
所有的人都仅应当为自己能够控制的行为承担责任
出生时间对人的行为倾向有影响,但是否执行这一行为,却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并不是所有在同一个时间段出生的人都会犯同一种类型的罪
除出生时间外,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会对个人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
上午9点整,甲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去B地,乙从B地出发,开车去A地。两人第一次相遇时为9点半,甲乙到达目的地后都立即返回,若甲乙的速度比为1:3,则他们第二次相遇时为( )。
9:40
9:50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一旅行团共有50位游客到某地旅游,去A景点的游客有35位,去B景点的游客有32位,去C景点的游客有27位,去A、B景点的游客有20位,去B、C景点的游客有15位,三个景点都去的游客有8位,有2位游客去完一个景点后先行离团,还有1位游客三个景点都没去。那么,50位游客中有多少位恰好去了两个景点:
29
31
35
37
某街道计划将3名男性干部甲、乙、丙和3名女性干部张、李、王下沉至各个社区开展工作,可供选择的社区有A、B、C、D四个。已知:
①每人只能去一个社区。
②凡是有男性去的社区就必须有女性去。
③张去A社区或者B社区,乙去D社区。
如果最终李去了C社区,则下列推论必然正确的是:
丙去了A社区
张去了B社区
甲去了C社区
王去了D社区
有一根金属丝弯成半圆弧的形状竖直于平面内,蚂蚁从a沿金属缓慢爬向b(a、b同一水平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蚂蚁从a往圆顶爬时,它受摩擦力向下
蚂蚁从圆顶往b爬时,它受摩擦力向下
蚂蚁受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蚂蚁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如图所示,A、B、C是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的面积大于B的面积、B的面积大于C的面积,它们的三条斜边a、b、c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S。已知A为定值,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S的周长为定值
S的面积为定值
A、B、C面积之和为定值
B、C面积之和大于A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