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23.7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11万公里。公路密度为44.14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末提高1.37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7.34万公里、省道31.21万公里、县道53.95万公里、乡道107.67万公里、专用公路7.37万公里、村道206.22万公里,比上年末分别增加0.40万公里、0.80万公里、0.59万公里、1.07万公里、0.47万公里和9.78万公里。国道中,国家高速公路6.80万公里,普通国道10.54万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等级公路为全国四级以上公路(含高速),等级公路里程360.9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5.60万公里。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85.2%,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与上年相比,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增加2.83万公里。
2012年年末,等级公路里程约是等外公路里程的多少倍:
2
6
4
8
从近四次人口普查的城乡年龄结构看,比例逐次下降的年龄段人口是:
少儿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老年人口
无从得知
2014年我国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与“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率相比,提高了0.84个千分点。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63万人,但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79万人;出生率为12.43‰,比上一年降低0.52个千分点。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出生人口174.98万人,但是比2016年减少2.08万人。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也超过百万,其中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同比增加22.18万人;河南出生人口140.13万人,较上年减少2.48万人。此外,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还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江苏、湖北。其中,河北、四川、湖南出生人口超90万人,湖北最少,为74.26万人。
从人口增量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增量最大,出生人口较2016年增加22.18万人。安徽、四川、河北出生人口增量超过5万,此外,江苏、湖南、山东、河南出生人口较2016年有所减少。其中,河南减少最多,出生人口减少2.48万人。
2013年我国出生人口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
减少4万人
增加5万人
减少9万人
增加47万人
下列年份中,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年。
2013
2014
2015
2016
2007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12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96亿元,增长25.5%。全国共办理出口退税1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1%。
一季度,各月份收入规模均在3000亿元以上,分别完成4843亿元、3156亿元和3285亿元。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分别增长27.6%、25%和23.2%,月度收入的均衡性为近年最好水平。
前2个月,与工业增值税对应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8.5%,相应地,一季度工业增值税完成3102亿元,同比增长19.7%;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4.3%,与房地产投资相关的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营业税增长35.3%;一般贸易进口增幅同比增长24%,相应地,一季度,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完成1419亿元,同比增长27%;汽车市场销售形势较好,前2个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5%,一季度车辆购置税完成204亿元,同比增长28%。
一季度,地方各税共完成6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45亿元,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其中,资源税在去年政策调整以及加强源泉控管的带动下,完成64亿元,同比增长33%;由于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以及各地税务机关加强对土地增值税预征和清算的征管力度,土地增值税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85.2%;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势头也比较好,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37.3%。
一季度,东、中、西三大地区呈现全面较快增涨态势,西部增长领先。东部地区税收收入完成79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9%,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为70.2%;中部地区税收收入完成1762亿元,增长24.6%,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5.6%;西部地区税收收入完成1601亿元,增长29.8%,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4.2%,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2006年一季度共完成车辆购置税约:
159亿元
164亿元
173亿元
184亿元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江苏省各级卫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监督、科技人才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稳步发展。现将2006年江苏省卫生机构、床位、人员、医院工作、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等基本情况简报如下:
卫生机构总数继续增加。2006年末,江苏省卫生机构总数17143个(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上年增加1819个,增长11.87%。卫生机构总数增加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今年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1418个,较上年增长56.61%,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个,增长74.07%,(相应的减少了卫生院65个,减少4.42%)。另外今年新增诊所229所,较上年增长11.19%。
2006年江苏省医疗机构16614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11442个,较上年增长17.21%,占医疗机构总数68.87%;营利性医疗机构5073个,较上年增长上2.65%,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0.53%。医疗机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3736个,占全省医疗机构的22.48%;集体5871个,占35.34%;联营73个,占0.44%;私营医疗机构5275个,占31.75%。与上年比国有医疗机构增加193个,增长5.45%;集体医疗机构增加1215个,增长26.04%;私营医疗机构增长了5.97%。医疗机构中:医院1061个,比上年增加47个;卫生院1407个,比上年减少65个(减少的卫生院大多被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395个,比上年增加2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8个,比上年减少了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7个;与上年相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8个,比上年增加80个。另外,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服务站13361个,较上年增加1732个。
2006年度,江苏省卫生院的数量比医院的数量:
多34.6%
少34.6%
多346个
少346个
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7640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4780万人增加到28310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960万人减少到48090万人,年均减少218万人。
2006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为()
58.9%
37.1%
62.9%
41.1%
最早实行农业“大包干”,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是:
河南南街村
山西大寨村
安徽小岗村
广西和寨村
2000年、2005年、2006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总体的国际储备(不包括黄金)和黄金储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2000年到2006年印度国际储备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
发达国家
世界总体
发展中国家
中国
2007年黑龙江省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83.5亿元,增长29.4%;邮政业务总量29.2亿元,增长9.8%。年末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2567公里;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004.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2.2万户,增长2.8%,其中城市837.7万户,增长4%;农村274.5万户,下降0.6%。移动电话用户1449.2万户,增长14.4%。全省电话普及率为67.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299万户(包括拨号、专线和宽带接入用户),增长4.9%,其中宽带接入户209.2万户,增长18.8%。
2006年黑龙江省电话普及率是:
67.1%
61.5%
54.4%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