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革命正通过发挥跨国界、跨组织、跨领域的效力,使世界形势变得复杂。国家话语权和信息安全的现状堪忧。信息传播秩序不公平、信息安全被少数国家掌控是主要矛盾。全世界20%的人口占有80%的信息资源,80%的人口只享用到20%的信息资源。“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穷国”的两极分化严重,“数字鸿沟”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某些区域有加剧之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信息资源分布不平衡
主要信息流通不对等
信息传播手段不安全
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用水超标家庭指的是日均用水量超过所在地区70%家庭的水平的家庭。近五年来,甲地区的用水超标家庭数量明显逐年增加。
由此可以推知以下哪项陈述也必定属实:
①今年甲地区任何一个用水超标家庭的日均用水量都高于地区的日均耗水量。
②近五年来,甲地区的日用水总量逐年明显增加。
③近五年来,甲地区用水不超标的家庭数量明显逐年增加。
只有①
只有②
只有③
只有①和②
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正式允许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引起各方关注。有观点认为,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入市后,将使大量有购房意愿和购房能力的人去租房,进而平抑房价。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能质疑上述观点:
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会导致商品房建设用地供应量减少
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会使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受损,试点方案的推进会受到阻碍
该试点方案的出台赋予了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的出租房合法地位
该试点方案出台前就有大量集体建设用地偷偷入市,租房市场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恐慌是指面临迫近的危险时人们为获得安全而进行的逃逸。恐慌通常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有逃离的路径,但数量有限或是即将消失,因此看起来只有一些、而不是所有的人能够逃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恐慌的是:
剧院演出正进入高潮时,突然发生火灾,人们不顾一切地冲向出口以致相互踩踏
当股票持有人目睹股票的资产价值在不断减少时,担心股票价格跌破发行价导致损失,便立即抛售股票
当一篇描述外星人袭击某市的小说在该市被当作真实新闻播出后,该市的许多人迅速驾车逃离,而另一些人则把自己锁在家里,听天由命
小王经历了地震,目睹过地震造成的种种惨烈现象,因而每当周围稍有响动,他都会迅速跑出房屋,寻找安全地带
依次将下列源自珠算口诀的熟语填入句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①三下五除二
②三七二十一
③一退六二五
④二一添作五
(1)杭州“御街联盟”演练,________拿下俩“歹徒”。
(2)工作中一有问题,领导问是谁干的,小张小马就________,说:“不是我,我当时在哪儿哪儿干什么来着,我不知道。”
(3)有些家长看见宝宝出现抗拒或哭泣的行为,不管________,都会先哄宝宝安静下来。
(4)“不错不错,悟道师弟做事讲究,日后有了什么好东西,咱们就________。”孙猴子很是高兴地拍了拍悟道的肩膀道。
①③②④
①②③④
②①④③
②①③④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1)2011年江苏省天然气消费量比2007年翻了一番多
(2)2011年江苏省煤炭消费增长量大于前四年煤炭消费增长量的总和
(3)2006-2011年,江苏省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0个
1个
2个
3个
2006年全国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331家,比上年增加6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全国分布广泛,但地区分布不均,四川、山西、黑龙江、广西、福建等地较多,分别为136,99,96,94,83家。边远省份数量较少,如海南省仅有一家。云南、西藏、青海各2家。
截止2006年底,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28家,占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9.6%,其中陕西省最多,有11家,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3.4%。辽宁、山东、江苏三地各有9家,并列位居第二,分别占本省中心总数的25%,13.6%,17%。
2006年,根据对123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调查,其在岗职工总数为16927人。其中,35岁以下有7025人,占总人数的41.5%。比上年略有增加;35~50岁有7708人,占总人数的45.5%,比上年略有减少;50岁以上在岗职工所占比例与上年基本一致。
在16927名在岗职工中,有8299人具有大学或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49.0%。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为429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人数为511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在岗职工占55.6%。
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最多的三个省份的中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比重是:
19.7%
22.7%
23.0%
24.9%
2019年6月下旬,电解铜的价格约是无缝钢管的:
9.5倍
9.8倍
10.1倍
10.4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由1949年末的5.4亿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近14亿人。其中,从1949年末到1970年末,我国人口由5.4亿人增加到8.3亿人;1971年末至1980年末,全国人口由8.5亿人增加到9.9亿人;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由1981年末的10.0亿人增加到1990年末的11.4亿人;199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稳步下降,最终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稳。1991-2018年,我国人口年均增加878万人,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加711万人。
1953年末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3.10亿人,1964年末为3.53亿人,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分别为5.67亿人、6.99亿人、8.08亿人和9.16亿人。在201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后增量由正转负,2018年末为8.97亿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都是文盲。1982年末全国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7.2%,1990年末占9.4%,2000年末占14.7%,2010年末达到22.9%,2018年末提高到29.3%。1982年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6%,1990年末为1.4%,2000年末为3.6%,2010年末为8.9%,2018年末达到13.0%。
全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提高最多的时期是:
1981-1990年
1991-2000年
2001-2010年
2011-2018年
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202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2035)》,对未来核心区发展、建设和管理的目标方向、基本依据和具体要求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至此,首都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初步形成,首都规划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提到,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让核心区“静”下来,要实施“双控”(控制人口、建设规模)和“四降”。“四降”包括:
降低人口密度、交通密度、建筑密度及商业密度
降低人口密度、交通密度、建筑密度及产业密度
降低人口密度、旅游密度、建筑密度及商业密度
降低人口密度、旅游密度、建筑密度及产业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