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井喷
(2)黄金周长假
(3)完善服务
(4)管理失位
(5)景点拥堵
5-1-4-2-3
2-1-4-5-3
2-5-1-3-4
3-2-4-5-1
①据此,我认为长期以来的疑惑已_______。
②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_______就可以得到的知识。
③这首诗之所以成为_______的名篇,无论如何不在于如专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
④他的这种奇谈怪论,看来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_______地捏造谎言。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毋庸置疑 一蹴而就 家喻户晓 居心叵测
无可厚非 唾手可得 叹为观止 煞费苦心
迎刃而解 袖手旁观 脍炙人口 别有用心
不攻自破 不劳而获 流芳百世 千方百计
三个连续的奇数,后两数之积与前两数之积的差为2004,则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为多少:
497
499
201
203
小王在荡秋千,当秋千摆角为30°时,它摆到最高位置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为0.45米。小王为寻求更大的刺激感,将秋千摆角增加15°,则秋千能摆到的最高位置约上升了多少米?(≈1.4,
≈1.7)
0.15米
0.24米
0.37米
0.41米
关于青藏高原中部隆升的时间和幅度,不少研究认为高原中部在3500万年前已经达到了4500米的高度。然而近日,某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2500万年前,其中所埋藏的棕榈叶叶片宽阔,叶柄极长。研究团队由此推测: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米,并未隆升,这也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万年。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目前,人们还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3500万年前的植物化石
这些化石,加上早期已发现的大量植物化石,显示出当时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
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极少数在亚热带地区,如果海拔超过2500米,棕榈科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
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峡谷,峡谷里生长着棕榈,而峡谷两侧则是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
三个学生共解出30道数学题,每人都解出了其中的12道,且每道题都有人解出。只有一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只有两个人解出的题叫做中等题,三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在这30道题中,难题、中等题、容易题均有,且题数各不相等,则难题的题数是:
14
15
22
25
某旅游部门规划一条从甲景点到乙景点的旅游线路,经测试,旅游船从甲到乙顺水匀速行驶需3小时;从乙返回甲逆水匀速行驶需4小时,假设水流速度恒定,甲乙之间的距离为y公里,旅游船在静水中匀速行驶y公里需x小时,则x满足的方程为:
从时间的精密测量与相对论的密切关系,我们可以感受到万物相通的奥妙。根据广义相对论,地面(或任何星球)上的两点之间,如果高度不同,时间流逝速度就会有所不同,高处略快。地面上每米的高度差,时间流逝差异大约为。这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就能推测两点的高度差。这进一步表明,原子钟在测地学、水文学里都会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只要用原子钟精确测量两点的时间流逝的差异
只要明确时间的精密测量与相对论的密切关系
只要能掌握原子钟碰撞频移的规律和基本参数
只要能够运用自然界万物相通的法则举一反三
某班级的一次考试阅卷后,发现有一道选择题的答案有误,正确答案应为A,但误写为C,此题分值为3分。调整答案时发现,此题未选A、C两个选项的人数为班级总人数的,修改分数后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分。问选择A答案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多少:
一试卷有50道判断题,规定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1分。某学生共得分82,问做对的题与不做或做错的题数相差几题:
15题
16题
17题
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