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藏文物展》在吉林省博物馆开展,其中的商代卜骨、卜甲为国家一级文物。卜骨和卜甲是古代占卜器具,用来推测凶吉的主要依据是:
甲骨上面钻出孔洞的形状
甲骨被水浸泡后的表面条纹形状
甲骨被敲碎后的碎片形状
甲骨上面灼烧出的裂纹形状
什么才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必须同时具备丰满的情节,细腻的描述,能将主人公的命运置身于时代的大背景下,最终展现世世代代流淌于人类血液中的共性。
由此可以推出:
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具备丰满的情节
只关注个人世界的作品也能够成为伟大的文学作品
不能体现人类共性的作品不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情节丰满、描述细腻、能将主人公命运置身于时代大背景下的作品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2018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10160个,比上年末增加229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550个,占34.9%;博物馆4918个,占48.4%。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6.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占6.0%,中级职称占12.7%。全国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960.61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3%。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3754.25万件,文物商店文物藏品751.40万件。
2018年末全国博物馆文物藏品、文物商店文物藏品占全国文物机构文物藏品的比重之差为:
53.6个百分点
55.2个百分点
60.5个百分点
66.3个百分点
罗马是一座古色古香、历史悠久、充满_______和艺术气息的城市,是用艺术品装饰得最多的地方,是_______的露天开放博物馆,具有独特风格,万般诱人,但也有人说,罗马_______,小偷多,骗子多,不如其他欧洲国家的首都好。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柔情蜜意 首屈一指 藏污纳垢
诗情画意 美轮美奂 徒有虚名
柔情蜜意 光怪陆离 乌烟瘴气
诗情画意 包罗万象 破烂肮脏
在当下,公共性成了博物馆、美术馆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一场大展能产生踏破门槛、万人空巷的盛况。这是现代人与艺术品发生关系最便捷的方式。而如果今天还有人延续流觞曲水、观画赋诗并广而告之以此为炫耀,难免被时人斥为“太装”,最终落下附庸风雅的笑谈。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审美方式需要与时俱进
历史越往后发展,艺术品越具有公共性
强装古雅欣赏艺术不是现代人应该表现的行为
中国人艺术修为在不断进化
以往我们的农民形象塑造形成两种习惯性模式:一种是正面讲述主人公如何在改革与保守或先进与落后等二元对立中凭借忍辱负重、自我牺牲或善良人品等方式化敌为友,赢得村民信赖,取得改革的进展;另一种则是通过主人公的一连串小品化或喜剧化故事去消解矛盾,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这两种习惯性模式的美学后果在于,农民形象几乎成了一成不变的符号,缺乏应有的丰富性和吸引力,与现实生活存在巨大落差。这种模式是对真实本身的扁平化。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对农民形象单一描述有什么缺点
什么是对农民形象模式化的描述
现在塑造的农民形象有什么改变
“真实本身的扁平化”有什么优势
博物馆的重点展示厅基本上没有分割空间,尽量保证了展厅的畅通与宽敞,并且把明显标本放在这个展厅最抢眼的位置,这使得观众一进入展区就能够一览无余地看到最精彩的展示。在每个大空间上适当运用了错层的方式,开辟出一个互动区域,专门介绍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这个错层也是很好的观赏角度。
根据文章,博物馆展品展示上的特点是: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空间与互动的结合
公共艺术比之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的艺术,其基本差异在于前者设立于_____的公共空间,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在________的情境中与不同的观众会面,以多元的文化态度、审美经验与公众对话或互动,实现其公益价值。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公开 不期而至
宏大 意想不到
开放 不期而遇
露天 出乎意料
美国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返老还童》,描述的是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一出生便如80岁老人一般,之后便越活越年轻,最后竟以婴儿的形态离开人世。但现实中,古今中外,从没有真正出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
“生—弱—壮—衰—亡”是事物发展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人类现有的医学、生理学技术手段还不可能实现“返老还童”
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返老还童”的神奇干细胞
人类还没有真正找到“穿越”时空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文化+科技”的应用,使收藏在博物馆里、远在祖国各地的文物“活”了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这段文字中的“化学反应”是指:
文化事业与科技事业融合发展,相辅相成
之前鲜为人知的文物通过科技“活”了起来
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
文化领域各行业借助科技蓬勃发展,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