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四个伟大成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②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③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④创造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成就
⑤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②③④⑤
①②③⑤
①②④⑤
①③④⑤
疫情导致全国产业格局重塑,中国国内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将________内陆的新基建投资和消费转型构建稳定的国内循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机__________。进一步为深化中国自然资本增值和重塑区域经济提供新的方向。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提振 结合
抓紧 协调
依托 衔接
力促 联系
2019~2021年,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按降序排列正确的是:
2019年>2020年>2021年
2021年>2020年>2019年
2020年>2019年>2021年
2020年>2021年>2019年
某公司现有6箱不同的水果,安排三个配送员送到A、B、C三个不同的仓储点,其中A地1箱,B地2箱,C地3箱,问配送方式有:
60种
180种
360种
420种
下列关于党徽和党旗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
②党徽党旗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③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和商业广告可使用党旗党徽及其图案
④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党旗
1项
2项
3项
4项
过去20年中,全球有10亿人口脱贫,其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出现加速;相比之下,未来20年再要让20亿人脱贫便要困难得多。因为作为未来脱贫目标的相关国家,当地政府在管理上的低效,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复制中国等国的脱贫经验。简而言之,减少贫困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开放市场,即国际上推行自由贸易,国内则推动有效竞争。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能否复制其他国家的脱贫经验对脱贫至关重要
相关国家政府的管理效率影响脱贫目标的实现
脱贫成功必须依靠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外开放与推动竞争是减少贫困最有效的法宝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期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作为此次普查工作的普查员,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尽可能采集每一位居民的详细信息,为社区发展和服务居民直接提供决策依据
告知所有普查对象此次普查工作采用网络自主填报方式进行
在入户开展工作时,如居民不配合,普查员可以不再登记该户居民信息
对普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亚洲博鳌论坛2015年年会上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共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一带”,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出访东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的倡议,之后正式写入十八届三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路一带”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继承古丝绸之路的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路一带”秉承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它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与此同时,“一路一带”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未来“一路一带”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很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而今天“一路一带”交流合作的范畴要大得多,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路一带”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其中:
新疆要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广东要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要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2020年1-2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的173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07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08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新签合同额215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3%。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9万人,同比减少2.9万人,2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7.8万人。
2020年1-2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增幅较大。2020年1-2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8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27.2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5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完成营业额91.4亿美元。
二是对外投资结构持续多元。2020年1-2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等传统投资领域,占对境外企业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0.8%、15.1%、11.3%和8.9%。其中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额同比增长43.2%,成为增速最高的领域。
三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增多。2020年1-2月,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15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9个,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3.9%。
如2020年1-2月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为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则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的平均新签合同额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2亿美元以上
1.5~2亿美元之间
1~1.5亿美元之间
0.5~1亿美元之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由1949年末的5.4亿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近14亿人。其中,从1949年末到1970年末,我国人口由5.4亿人增加到8.3亿人;1971年末至1980年末,全国人口由8.5亿人增加到9.9亿人;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口由1981年末的10.0亿人增加到1990年末的11.4亿人;1991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稳步下降,最终在0.5%左右的增速上保持平稳。1991-2018年,我国人口年均增加878万人,自2001年以来年均增加711万人。
1953年末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3.10亿人,1964年末为3.53亿人,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分别为5.67亿人、6.99亿人、8.08亿人和9.16亿人。在201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达到峰值9.22亿人后增量由正转负,2018年末为8.97亿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80%的人口都是文盲。1982年末全国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7.2%,1990年末占9.4%,2000年末占14.7%,2010年末达到22.9%,2018年末提高到29.3%。1982年末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6%,1990年末为1.4%,2000年末为3.6%,2010年末为8.9%,2018年末达到13.0%。
1981-1990年这十年,全国人口总增长率是:
14.0%
15.2%
16.4%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