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公认交响乐是高雅音乐,通过对交响乐作家的了解有助于理解交响乐。但你如果不能与之产生真正的共鸣,则会感到乏味。如此下去,你对一个作家的了解当然无从深入。
由此可以推出的是:
只要深入地了解一个作家,就一定能与之产生共鸣
感之愈深,自然爱之愈切
爱之愈切,才越喜爱交响乐
越喜爱交响乐,你就会越喜欢那个作家
有一列数,第一个数为8,第二个数为4,从第二个数起,它们的每个数都比它前后相邻的两数的和少5,从第一个数到第2003个数的和是:
10001
10000
10011
11000
音乐 之于( )相当于( )之于 科学
乐音 学科
舞蹈 数学
艺术 光学
乐器 仪器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因而以平和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但是却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这使我们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我们受人侵略,受人欺侮,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灵魂里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我们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盲动而无秩序)、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斗争)。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中国精神应该往哪里去?
对“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这一秘密,创造了中华民族平和的心境,我们用它来爱护现实、美化现实。
这一秘密的发现,并不能使我们摆脱贫弱的处境。
这一秘密的发现并不能使我们保护住“文化的美丽精神”。
这一秘密,构成了我们的国魂、生命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
一个正方六面体上标有数字1、2、3、4、5、6,根据下图,“?”处的数字为:
1
2
4
6
根据目前的考古报道和多项考古证据,中国最早的家绵羊在年代约为距今5600—5000年的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带突然出现,而后向东部传播,在距今约4500年前后进入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在年代约为距今4500—4000年的不同地区的多个考古遗址里均发现绵羊骨骼。从历时性的角度观察,中原地区绵羊的出现有一个明显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家绵羊的出现则明显是西部早、东部晚,很可能有一个自中国西北地区向东传播的过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家绵羊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家绵羊在中原地区的考古发现
古代中原地区家绵羊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家绵羊生存的影响
( ) 对于 音乐 相当于 真相 对于 ( )
演奏 揭露
感动 激愤
浪漫 报纸
旋律 新闻
( )对于 阻塞 相当于 音乐 对于( )
交通 激昂
拥堵 舒缓
血管 娱乐
畅通 轻柔
材料: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请开始答题: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31~40岁占22.3%,41~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
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
2009年,全国“31-50岁”的外出农民工约为:
8000万人
5000万人
3000万人
1000万人
老年系数是指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少年儿童系数是指14岁及以下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百分比),一般以15~64岁为劳动年龄,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称为非劳动年龄或被抚养年龄;老少比是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与14岁及以下人口数量之比(百分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般情况下,抚养比大于老年系数与少年儿童系数之和
当社会总人口不变,劳动年龄人数增加时,少年儿童系数就会减少
老年系数和少年儿童系数的乘积等于老少比
老少比通常表示的是每100名老年人对应多少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