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各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和超过10%的城市有:
26个
27个
28个
29个
备受关注的微信“春节摇红包“活动把2015年春晚推向高潮,当晚共发放由众多品牌企业赞助的5亿现金微信红包。这意味着,微信红包开始从用户个人行为转向企业营销行为。借助向企业营销平台的转变,成为各家企业的营销工作。这种营销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提高品牌知名度,创造消费动力
引导消费者量入为出,理智消费
降低经营成本,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数字乡村”战略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农业数字化对于做好“三农”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城乡差距,我国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网民数量均落后于城市,但是在“十三五”期间,尤其是2019年、2020年,农村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增长,远高于全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平均增速。这表明,我国城乡间互联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已得到改善。
这段文字最后一句中的“这”指的是: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网民数量均落后于城市
我国城乡间互联网发展不均衡已经得到改善
数字技术已持续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
农村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获得大幅提升
2016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1万公里。等级航道6.64万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21万公里,占总里程的9.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各等级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一级航道1342公里,二级航道3681公里,三级航道7054公里,四级航道10862公里,五级航道7485公里,六级航道18150公里,七级航道17835公里。等外航道6.07万公里。各水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别为:长江水系64883公里,珠江水系16450公里,黄河水系3533公里,黑龙江水系8211公里,京杭运河1438公里,闽江水系1973公里,淮河水系17507公里。
2016年末,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0388个,比上年减少871个。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887个,减少12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4501个,减少859个。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17个,比上年增加96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894个,增加87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23个,增加9个。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专业化泊位1223个,比上年增加50个;通用散货泊位506个,增加33个;通用件杂货泊位381个,增加10个。
2015年末,全国三级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约为( )。
0.98万公里
1.04万公里
1.16万公里
1.26万公里
(1)电影发行
(2)剪辑配乐
(3)创作剧本
(4)演员表演
(5)选取场景
3-4-2-1-5
4-3-5-2-1
5-4-2-3-1
3-5-4-2-1
某次会议讨论期间,甲、乙、丙、丁、戊被安排在一张圆桌前进行讨论,圆桌边放着标有1~5号的五张座椅(未必按序排列)。实际讨论时,甲、乙、丙、丁、戊5人均未按顺序坐在1~5号的座椅上,已知:
(1)甲坐在1号座椅右边第二张座椅上;
(2)乙坐在5号座椅左边第二张座椅上;
(3)丙坐在3号座椅左边第一张座椅上;
(4)丁坐在2号座椅左边第一张座椅上。
如果丙坐在1号座椅上,则可知甲坐的是哪个座椅:
2号
3号
4号
5号
一个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把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则新的三位数比原三位数大495,则原来的三位数是多少:
169
358
469
736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40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 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第二产业约多多少万人:
1600
4100
4300
10800
2006年广东省第三产业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比江苏省少多少?
6.8个百分点
2.3个百分点
2个百分点
1.6个百分点
某省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明显快于乡村。2007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长2091.4万人,增加3.4倍,年均增长6% ;所占比重达到43.5% ,上升23.8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020.2万人,增长40.8% ,年均增长1.2% ;所占比重为56.5% ,下降23.8个百分点。
非农产业成为就业的主导产业。2007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1574万人,增加2.9倍,年均增长7.1% ,所占比重达到了34% ,上升16.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减少85.7万人,所占比重下降了37.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623.3万人,所占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
非公有经济的就业比例迅速上升,1978年全省个体经济就业人员仅有2353人。2007年个体工商户就业人员达到了397.8万人,所占比重为6.4% ;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522.7万人 ,比重为8.4% ;港澳台企业就业人员27.4万人,比重为0.4% ;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员108.3万人,比重1.7% 。
如果增长趋势同于年均增长速度,预计2008年该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为:
403.6万人
542.8万人
2116.8万人
226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