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百年来的法律制度变革总体而言是以推动社会现代化为导向的,这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精英对现代中国前途的判断和追求,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并适应了现代城市和都市经济社会生活的需要。但由此带来主导整个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与农村生活现实需要不仅有差距,有时还相差甚远。
上文作为文章的开头部分,接下来文章最有可能讨论的问题是:
法律制度与现代中国
法律制度与农村生活
法律制度与都市经济
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
中国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数量繁多,情况也十分复杂。如果不分情况,一味去用钱购买,就相当于承认了这部分文物的合法性,于情于理都难以接受。而中国文物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它是在国家手中还是在个人手中,只要你向公众展示,它代表的都是中国文化,这个文化是需要宣传的。你把它都收回来搁在库房里未必是一件好事,而且文物保护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在于利用它,利用它干嘛?就是宣扬我们的文化,把我们的无形文化变成有形的价值。
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情况复杂
文物保护的目的在于利用文物宣扬文化
文物归还,要冷静思考、理性从事
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合法性未得到承认
传统的文明标准有三个,即文字、青铜器和城市。但后来许多考古学家发现,由于区域不同,文明的差异也很大,这个判断标准不但行不通,还会给考古工作带来阻碍。现如今,国际上对文明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已进入国家社会形态,具有一套礼仪系统和统治管理制度。良渚文化虽没有青铜器和较为成熟的文字,但具有早期国家社会形态和较为完整的礼仪系统以及管理制度,还具有许多东方文明的因素。有良渚文化考古研究员甚至认为,良渚文化是东方早期一个集大成的文明。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城市应该成为认定文明的首要标准
良渚文化符合通行的文明判断标准
传统的文明评判标准仍具有现实意义
良渚文化颠覆了传统上对文明的认识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80%左右,发展中国家一般在70%以上。近3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较快,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大约在55%-65%之间波动。2001年至今,消费率则一直保持在60%以下。全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从这段话中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消费政策应调整为:
维持现有的国民消费水平,使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一定的后劲
进一步提高国民消费水平,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促使消费水平稳步下降
积极提倡超前消费,力争超越发达国家80%的消费指标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________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________我们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_____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________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尽管 但是 一旦 就
尽管 哪怕 因为 所以
但是 哪怕 即便 也
但是 因为 只要 就
作为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精神对中国的国际行为的重大影响始终存在。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的天下情结、人文关怀与和合哲学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对今日中国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缔造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相对以权力意志为动力、以宰割驾驭为目标的“冲突文化”它更具积极的价值。
这段文字所要强调的观点是:
和平外交是中国的文化选择
中华传统文化相对“冲突文化”更具积极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世界有现实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包括:
以平等互信为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以开放促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放在首位
以执政党建设为统领,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保障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走向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③④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④
2001~2010年各级别轿车历年销售份额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B级型车销售份额逐年减小
近十年来,C级型车销售份额最平稳
A00级型车的销售份额始终是C级型车销售份额的2倍以上
2010年A0级型车的销售量相比于2001年有所减少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其人口中形成对某种主要文明的认同,没有相通的种族构成,其内部凝聚力就不会强大,那么即使产生人口增长,具有众多人口,也难以形成数量优势和国家可用的有利战略资源。奥匈帝国在这方面就很典型。在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控制权时,哈布斯堡王朝虽然已有3700万人口,却还是因为人口结构过于驳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凝聚力,在19世纪下半叶败给了普鲁士。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人口未必是国家的有利战略资源
民族的凝聚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
国民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至关重要
人口结构与国家凝聚力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