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作为中国最具民间色彩的表演艺术,其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特点是:
以情节表现故事
以口语说唱故事
以肢体语言表演故事
以歌舞演艺故事
某调查显示:82%的小学生每天都会上网,84%的小学生每天都会使用QQ,78%的小学生每天都会使用QQ空间,65%的小学生每天都会使用微博。据此有人认为,小学生已从媒介被动的受众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小学生的QQ好友或微博关注对象大多限于同学
大多数小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被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大多数家庭的电脑中都安装了学生上网监控软件
大多数小学生使用QQ空间和微博只是浏览信息
根据建筑的功能来区分,下列哪一建筑的用途不具有纪念性质:
华表
牌坊
凯旋门
佛塔
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理说:“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时代的缩影,一座没有老建筑的城市相当于没有灵魂。如果不对历史文化建筑好好保护,本能“说话”的历史文化建筑也会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只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老建筑,才能留住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否则,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切都无所作为
一切都无从谈起
一切都无计可施
一切都无声无息
情感是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的重要特征,艺术审美正是要以情感规范艺术对象,以情感感染和启示艺术鉴赏者,所以:
一切艺术都与情感有关
人类的生活实际是艺术的源泉
艺术都是以高尚的人类感情为对象
没有对情感的掌握就没有对世界的艺术掌握
_______一夜之间,南国一个贫穷破败的小渔村,_______变成绚丽的大都市。在空格处选填最恰当的字是:
好像 骤然
仿佛 忽然
似乎 突然
犹如 猛然
中国的300多个戏曲剧种,不但综汇了古典诗歌辞赋和民间说唱文学的精华,也用独具民族个性的音乐、舞蹈,展现了艺术创造的聪明智慧。但在当代社会中,有的传统戏曲_______,以放弃艺术法则的代价,试图依附于流行时尚;有的_______,以传统经典的自大心态,不做与时俱进的文化提升与艺术更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拉硬套 坐井观天
低声下气 针锋相对
委曲求全 执迷不悟
削足适履 抱残守缺
建筑同样是有生命,有它的生命史。它不仅发生、成长,而且会成熟、转换、兴亡。生命是灵动的,建筑也同样是灵动的,是一个活体,所以它才倾注有那么多人类的情感。情感是生命的确证。生命需要空间,建筑与空间更是无法割裂,空间是它生命的舞台。同样,生命拥有历史,建筑也是活在时间中的,离开了时空,无论生命还是建筑都不存在了。但托庇于时空,生命与建筑却可以超越出来,进入无限与永恒——而这,正是建筑美学所追求的。
对以上文字在原文中的作用推测最准确的一项是:
这段文字旨在论证建筑生命史
这段文字作为后文阐述建筑美学的引子
为接下来介绍建筑美学的历史渊源埋下伏笔
对前文关于建筑美学的论述进行总结
在今天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有些人认为,全盘西化等同于现代化。事实上,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与西方不一样,它是写意、白描、散点透视,长于感悟和感受,理性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其实西方的优秀艺术家也不会用理性来压迫感性,它们应该是统一的。比如西方的现代绘画,往前发展的道路上首先受到了日本的影响,说明东方的写意艺术极大地启发了他们,现代主义绘画开始稍稍脱离剖析和实证,最后越走越远。这就是所谓的西方文学艺术的“现代化”,他们的方向是反的——东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西方艺术的发展方向是统一的
文学中的感性和理性应该是统一的
中国文学研究不应把西化等同于现代化
中国文学艺术与西方文学艺术存在本质不同
很多人认为,艺术创作是对自然或社会的观察与模仿,但在某些艺术史家看来,艺术家的创作其实是对传统与风格的修改和调整,是不断制作与匹配“图式”的过程。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古希腊罗马精神的再现,还是中国宋元文人画对老庄哲学的追随,都是如此。艺术家在准备好想要处理的题材之前,脑海里必然存在某些已知的图式,这些图式是过去艺术家们的成果;艺术家在画布或画纸上开始描绘时,就像置身在一个“镜子厅”或“回音廊”,旧的图式被不断唤起,题材的意义在特定的视觉秩序中,以新的图式再次展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艺术创新是无中生有的过程
艺术作品间的相似缘于模仿借鉴
艺术创作离不开已有的传统
古典艺术作品是艺术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