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的早期阶段,文化呈现出一种综合的形态,这种形态成为孕育中国传统医学和古典文学的共同摇篮。在这两个学科尚未独立分离出来的时候,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杂糅现象。无论是诗歌、民歌、民谣,还是市井小调,都是古代医学重要的传播载体。另一方面,很多医学古籍本身就是有着丰富文学价值的作品。在阅读这些古典医学著作时,往往能够体验到文学中的那份必然和深邃。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医学和文学在传统文化早期阶段并非泾渭分明
阅读经典医学古籍可能获得审美体验
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植根于共同的文化土壤
研读古典文学作品是研究传统医学的基础
文学批评中有句老话叫“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论其世,才能知其人其文。接受美学有条重要原则叫“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时,才谈得上理解接受,而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时而异,故讨论作品的接受就不能不牵涉到时事变迁。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讨论作品的接受必须考虑读者所处的时代因素
不同时期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不同人生阶段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可能不同
讨论作品必须考虑作者所处时代及作者的经历
以下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文言别称,属于美术的是:
丝竹
墨宝
丹青
金石
在玉米地中套种的小麦有可能得小麦黄叶病,这种病是由于光照不足造成的,一旦光照充足,比如玉米收割后,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且不会影响产量。而小麦锈病是由花斑锈菌引起,如果在病症初起时不及时恰当应对,就会使小麦植株很快枯死。由于小麦锈病和小麦黄叶病初期症状很难区分,所以,在玉米地中套种小麦,必须高度注意小麦锈病的定期筛查和预防。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的假设前提:
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有效鉴别小麦锈病的方法
花斑锈菌对小麦的危害与光照是否充足无关
如果及时恰当处理小麦锈病就不会使小麦减产
小麦黄叶病不会诱发小麦锈病
文学评论中,对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不应_______;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不可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已长时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者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作品独创性的判断不在于文字的多寡,而在于通过文字所________出来的精妙构思和遣词造句的功底,如微型小说、微型散文、微型童话或微型诗歌等,以微博为载体表现出来________的作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表现 一孔之见
折射 不刊之论
传达 微言大义
反映 金玉良言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表明,我们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所以迫切地需要这样的奖项来让大家接触文学。这其实和每年我们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相类似,这种关注正是说明,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越来越陌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公众对原来意义上的文学已不熟悉
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关注前所未有
公众对于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度高
我们对于文学的现状和作品缺乏了解
与人们想象中孤独挖掘内心或者寻找灵感的传统写作不同,网络文学生产仿佛一场在相同时空里不断发生的________,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大量互动,写作与阅读过程紧密结合。读者________至关重要,读者对创作的参与性也大大增强,作者和读者共同汇聚“创意”,实现作品的创造、更新和进化。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抗赛 沉浸
接力赛 反馈
擂台赛 服务
淘汰赛 感受
如果说在小说观念上,从真实到虚构是一条必然之路,中国的小说家们也在这条必然之路上,自觉不自觉地朝背离历史叙事的方向走去。同时,从话本的兴起兴盛,再到拟话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中国的小说家汲取各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养分,也在从话本的语言文字传统逐步演进的道路上朝着背离文言传统的方向走去。
这段话中谈及到中国小说家的两个背离,下列对背离的涵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摆脱了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的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叙事模式
背离了虽然典雅、精美,但缺乏浅易、通俗特点的文言叙述方式
汲取各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养分,使小说创作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抛弃了中国小说的传统创作方法,完全走向背离传统的另一条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