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次大战前,有一批作家为避免侦探小说千篇一律,便在主角、写作风格上力求创新,而求新求变的结果使推理文学出现了新的写作形式,如心理惊魂小说、冒险动作_______间谍小说、冷面硬汉派小说等,他们_______重塑侦探形象、拓展取材范围,甚至走纯文学的路线,其目的无非是为了跳出传统推理小说的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和 尝试 老套
和 试图 窠臼
或 尝试 窠臼
或 试图 老套
注:粮食作物指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薯类;谷物指稻谷、小麦和玉米。
若2001—2009年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年平均增速分别用表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1964年我国总人口数比1953年多:
14.8%
19.2%
10065万人
14089万人
①诗比别类文学较纯粹,较精微
②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③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④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⑥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③⑤④②⑥①
①④③⑤②⑥
①④②③⑤⑥
③⑤⑥①④②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评论晋人刘琨的作品“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又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这是用刘琨罹逢厄运的经历,来解释其诗作何以多感慨悲愤之词。当代的文学评论家更是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考察作品。某位研究清末小说《孽海花》的学者曾说,要理解这部作品,就要“知人论世”,有必要探索曾朴的生活、思想历程与创作过程。可知,“知人论世”是他研究《孽海花》的重要方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知人论世”历来是重要的文学研究方法
作家的经历会对作品产生深刻的影响
“知人论世”被奉为古代作品研究的圭臬
当代学者继承了中国古人的文学研究模式
魏晋时期“建安七子”中的一位文学家被谢灵运称赞“才高八斗”,以下诗句是这位文学家作品的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创作影响深远,下列未受宗教影响的作品是: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材料表明,在我国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为107人,比1964年的74人/平方公里增加了33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衡。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中,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2.6人,比1964年的232.7人,上升了37.8%;内地18个省、市、自治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1.4人,比1964年的47.3人,上升了50.9%,其中人口稀少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从每平方公里7.2人,增加到11.8人,上升63.9%。
根据1964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当时的人口约为( )。
6亿5千万
7亿1千万
7亿4千万
7亿8千万
下列音乐作品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仲夏夜之梦》——柴可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