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前7个月,中国对其贸易逆差同比减少的主要贸易伙伴有:
3个
4个
5个
6个
2015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9147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国内航线完成82895万人次,增长9.0%;国际航线完成8582万人次,增长21.1%。“十二五”时期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如下图。
2015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上的有70个,比上年增长6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5%;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有26个,比上年增长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77.9%;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27.3%。
2015年中国各地区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5.8%,比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占6.0%,降低0.1个百分点;华东地区占29.0%,提高0.2个百分点;中南地区占23.7%,降低0.6个百分点;西南地区占16.8%,提高0.6个百分点;西北地区占5.9%,提高0.2个百分点;新疆地区占2.8%,提高0.2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位于前三位的地区依次是:
华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
中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中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
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华北地区
2011年中国对匈牙利出口前10大类商品中,出口额最低的是:
有机化学品
车辆及其零附件(铁道车辆除外)
塑料及其制品
钢铁制品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属于:
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人阶级革命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以下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是:
辽沈战役
百团大战
上甘岭战役
仁川登陆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杨绛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_______的学者兼作家。
(2)这位得奖青年果然相貌堂堂,在同伴中_______,十分引人注目。
(3)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_______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出类拔萃、卓尔不群、鹤立鸡群
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卓尔不群
卓尔不群、鹤立鸡群、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中国的300多个戏曲剧种,不但综汇了古典诗歌辞赋和民间说唱文学的精华,也用独具民族个性的音乐、舞蹈,展现了艺术创造的聪明智慧。但在当代社会中,有的传统戏曲_______,以放弃艺术法则的代价,试图依附于流行时尚;有的_______,以传统经典的自大心态,不做与时俱进的文化提升与艺术更新。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拉硬套 坐井观天
低声下气 针锋相对
委曲求全 执迷不悟
削足适履 抱残守缺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关于抗美援朝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
抗美援朝战争历经三年零九个月
上甘岭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叶剑英
2012年,当每个中国人都在讨论《舌尖上的中国》里各式_______的美食时,“据说一个中国人死了,拍扁了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挖苦和自嘲在网络上流行,这源于中国人多年来对食品安全_______的焦虑和不安。在微博上,对食品安全的议论,比过去一年增加了近10倍。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令人垂涎 根深蒂固
垂涎三尺 刻骨铭心
千奇百怪 彻头彻尾
花样繁多 深恶痛绝
从一般视角看,充分陈述法律理由有助于促进公正,但本书《司法的逻辑:实践中的方法与公正》作者却提出:司法中是应该作出法律论证,但这种法律论证不应该追求“充分”。为什么?首先,“充分”是指除了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和一般形式逻辑推理加以论证这两种方式之外,对其他辅助性论证资源的大量使用,辅助性论证资源则主要包括说理方法、经验常识、法律原理。多数情况下,仅仅运用细节化的明确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推理,这种论证只会让人感到“本来如此”,而要实现“很有道理”的论证,则势必需要不断地使用说理方法、经验常识和法律原理等。
然而,作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其一,人们关于“说理方法”的日常经验,本身就是复杂的,比如中国古代的许多经典文本,以模糊思维和飘逸说理为特征,典型如《论语》《老子》,而西方许多经典文本,却以分析思维和精细说理为特征,两种思维说理明显不同;其二,日常生活的论证语境和法律过程的论证语境存在较大区别,后者比前者更凸显利益以及是非立场的纠葛,参与者及旁观者对后者中的论证,审视、期待、要求显然更高,从“经验常识”展开理由论证,总会引发新的疑问和追问;其三,在法学话语及法律实践话语中,关于“法律原理”的争论不胜枚举,在中国法学甚至世界法学中,几乎难以看到一个法律原理未曾遭遇反论,且法律原理常涉及规范问题,注定在价值上有主观性。
因此,作者的结论是:法律论证是否充分与争议的化解、裁判的正当性、司法公正之间均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单纯”的法律论证,仅适用细节化的法律规定及一般形式逻辑,以展现法律裁判的理由,是最理想的,它清晰明确、难以质疑,几乎能最好、最有效地抵挡外部裁判异议。
上文中提及的“本书作者”对司法中充分进行法律论证的态度是:
赞成
不赞成
不置可否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