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袋子里装了50个苹果,5个香蕉,30个橘子和50个梨,若每次从袋子里随机取出1个水果,问至少需要取多少次能肯定拿出10个相同种类的水果?
10
35
33
32
2021年是我国的航天大年,航天发射次数一年内首次突破40次。在中国航天的命名系统中,充满了中国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下列名称与对应航天系统不相符的是:
“天宫”——中国空间站
“嫦娥”——中国探月工程
“天问”——中国恒星探测工程
“悟空”——中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倒退,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跨境贸易都或多或少的呈现紧缩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可利用资金都相对紧张,对资金周转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使过去传统的大交易量、长账期的贸易模式难以为继,政府和企业为了规避资金风险,将原有的贸易模式分割成多笔小额贸易,同时缩短账期,加上互联网和便捷的物流,这种新兴的贸易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越发流行开来。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互联网和物流是新兴贸易模式流行的前提
次贷危机直接影响了传统跨境贸易的规模
小额跨境贸易有利于企业和政府规避资金风险
经济危机成为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剂
字符替换:
根据图例和数字表回答下题:
数字表中第4行重复数字对应的符号是:
H△B
HR●
H●B
B△☆
一工厂生产的某规格齿轮的齿数是一个三位数的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的正整数),其个、十、百位数字各不相同且均为质数。若将该齿数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所得新的三位数比该齿数大495,则该齿数的十位数字为:
7
5
3
2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在上海举行,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下列说法不能体现C919“命名颇具深意”的是:
C919既具备国际辨识度又彰显本土特色
字母“C”可谓“一语三关”,同时又表明了研发公司、所属国家、行业地位
数字“919”既有表达祝福的情感内涵,又有对实际功能的标注作用
C919正式进入航线运营后,寓意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成真
①1928年,洛阳金村的古墓里出土了数千件战国时期文物,其中有一面镜子,上面雕镂着一个披甲执剑、头上戴冠的武官。有趣的是,冠两侧都插着羽毛,专家认为那是一种名为“鹖”的鸟的尾羽,这种冠就叫“鹖冠”。“鹖冠”是战国到汉代时武官所戴之冠,鹖鸟生性好斗,至死不却,因此武官佩戴鹖冠,以此昭示英勇气概。
②武官戴“鹖冠”,文官的冠则叫“进贤冠”,代表文官有举荐贤能的义务。那么“进贤冠”又有怎样的装饰呢?山东沂南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有一个画面:两位身穿袍服的文官,头戴“进贤冠”,耳旁像簪花一样插着一支笔,这种装饰叫作“簪笔”。“簪笔”是汉代的一种制度,文官上朝奏事时,要在奏牍上书写,写完之后笔没处放,就插在耳边,久而久之就成了服制的定规。“簪笔”制度一直沿用到北朝,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名称也由“簪笔”变成“垂笔”。
③在古代男子的冠中,最尊贵的是“冕”。“冕”是帝王、诸侯和卿大夫所戴的一种礼冠,专门用于重大祭祀,也叫做“冕冠”。“冕冠”每个部分的形制都有特殊意义,比如其顶盖叫作“冕板”,一般为长条形,前圆后方,后端又比前端高出三厘米左右,这是象征戴冠者的匍匐形态,表示对天地宇宙的尊崇;“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垂挂数串玉珠,叫做“旒”,一旒就是一串珠玉,旒的多少视身份而定,帝王专用十二旒,其余按等级递减为九旒、七旒和五旒。在“冕板”的两侧还垂有两根丝带,下端分别系着一枚丸状玉石,名曰“充耳”。“旒”与“充耳”的设计也有用意:“旒”用来“障视”,“充耳”用来“止听”,这是提醒人们在庄严神圣的祭祀场合,不看不正之物,不听不正之语,成语“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即由此而来。
④冠冕形制如此复杂,却还不是极限。北周有位皇帝退位后当起了太上皇,为了将自己与现任皇帝区分开来,规定太上皇的冕用二十四串垂旒。但是旒数多了,走起路来更得小心翼翼、缓步而行,其实这也正是戴冠冕的用意之一,就是要让人端正行走。身形一端正,人就显得有气派,这就是所谓“冠冕堂皇”。
⑤当然,“冠冕”不仅仅是为了“堂皇”。《礼记•冠义》中说“冠者,礼之始也”,这是古人重视冠冕的主要原因。“礼”是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是古代帝王稳定社会的手段。礼有如此宏大的意义,作为“礼之始的冠当然意义非凡。所以在古代,冠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戴的,古书上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见在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戴冠,平民百姓还没有这个资格。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要举行隆重的加冠典礼,以示成年,而后才能被赋予贵族子弟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冠礼极其复杂,单是加冠仪式就要举行三次,每次戴的冠都不一样,依次是缁布冠、皮弁和爵弁。这三种冠分别用于平日起居、打猎征战和祭祀活动,也分别象征着“士”的日常、战争和宗教生活。
⑥冠的象征含义既然如此之多,那么可想而知,冠是不能乱戴的,乱戴就意味着不尊礼。《左传》曾记载过一桩“失礼”之事:卫国国君请两个大臣来朝中喝酒,两个大臣早早就穿着朝服在朝中等候,国君却忘记此事,跑到园子里打猎去了,两个大臣只好到园中见他。国君听闻,戴着打猎的皮弁就出来了,惹得两位大臣十分愤怒。由此可见,依据场合戴冠才是合乎礼制的,即使君王也不能无礼。所以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其意不仅在于要衣冠周正,还在于要符合礼仪。正因如此,孔子的弟子子路在即将战死的时候,也要将自己被打落的冠系好,所谓“君子死,冠不免”。在死亡面前,子路还要结缨正冠,这在现代人看来未免太过迂腐,但这正是当时所崇尚的君子品格,也说明服饰制度对经国治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么一想,“冠冕”确实要“堂皇”。
下面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一位置?
由此可见,一种服饰的出现与流行有各种各样的缘由,但是纵观中国服饰史,就会发现这些缘由中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因素。通过“冠”的形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①和②中间
②和③中间
③和④中间
④和⑤中间
某旅行团共有48名游客,都报名参观了三个景点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只参观了一个景点的人数与至少参观了两个景点的人数相同,是参观了三个景点的人数的4倍。则需要为这些游客购买多少张景点门票:
48
72
78
84
一名顾客购买两件均低于100元的商品,售货员在收款时错将其中一件商品标价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弄反了,该顾客因此少付了27元。被弄错价格的这件商品的标价不可能是( )元:
42
63
85
96
“给力”是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闽南话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2010年“给力”一词流行起来,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引发国内舆论热议,许多报刊纷纷效仿运用。
下列对“给力”一词运用不当的是:
CPI创25个月新高,食品给力74%(《沈阳晚报》2010年11月12日)
7万个亿了!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2010年11月12日)
抗通胀工资是否能“给力”?(《成都商报》2010年11月12日)
高房价给力光棍节(《东方早报》201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