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不断提升。1978年,我国GDP只有148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GDP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1978年增长79.3%。棉花产量597万吨,增长1.8倍。油料产量3239万吨,增长5.2倍。近年来,我国谷物、肉类、籽棉、花生、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2007年,在22个制造业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视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18.6%,比美国稍低1.3个百分点,位居世界第二。到目前为止,我国钢、煤、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居世界第二十九位。2009年,我国货物出口额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09年美国和中国制造业产出之和共占世界的:
38.5%
19.9%
17.3%
35.9%
尽管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但迫在眉睫,不容_______。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对立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的_______能力为基础;另一方面,环境保护_______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推脱 承受 抑制
推脱 承载 制约
推托 承受 抑制
推托 承载 制约
幼儿园老师设计了一个摸彩球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混放着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球,它们除了颜色不同,形状、大小均一致。已知随机摸取一个小球,摸到红球的概率为三分之一,如果从中先取出3红7黄共10个小球,再随机摸取一个小球,此时摸到红球的概率变为五分之二,那么原来盒中共有红球( )个。
2
3
4
5
6
7
8
9
纵观整个苹果产品组件的供应链,中国企业仍然处于价值增值的低端,利润微薄,仅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显示,一个iPhone(3G)的出口价值大约为179美元,在中国组装支出大约为6.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iPhone手机在中国的价值增值只占其出口价格的3.6%左右。显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依旧落后——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苹果手机在中国的价值增值非常小
中国仍没有改变世界代工厂的低端地位
苹果手机组件主要在中国加工
中国在苹果产品组件供应链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在中国生产智能手机的成本比美国低50%。即使算上运输费用和关税,从中国进口智能手机到美国,仍比在美国生产智能手机便宜。
以上论述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的论断是( )。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50%
从中国进口智能手机到美国,将减少美国智能手机制造业50%的就业机会
从中国进口智能手机到美国的运输费用和关税少于在美国生产智能手机的成本的50%
为获得更大收益,美国智能手机企业级生产线转移至中国
①今天,世界上超过15亿人使用筷子,也就是说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用筷子进餐。西方学者林恩·怀特等人根据取食方式,将世界文化一分为三,分别是手指取食、刀叉取食、筷子取食所构成的三大饮食文化圈。筷子取食方式主要流行在亚洲地区,筷子的发明地中国更是典型代表。
②但是在古代中国,筷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主要的饮食工具,出现最早且被用作主要取食工具的是“匕”,是一种状如匕首、介乎刀和匙之间的餐具,长柄浅斗,像今天的汤勺。
③饮食史专家倾向于把食物分为两类:谷物类和非谷物类。以就餐而言,前者显然更重要,因为在许多地方,“吃一顿饭”通常就等于“吃了一种谷物”,无论是大米、小麦、小米还是玉米。在汉语中,“饭”泛指所有煮熟的谷物;在现代语境中,“饭”通常指的是“米饭”,也有可能指其他谷物煮熟的“饭”。这种表达方式,说明了谷物食品的重要性。在汉语口语中,非谷物类食物被称为“菜”,有时被称作“下饭菜”,有的方言中直接称为“下饭”。由此可知,“菜”的主要功能是辅助人们摄入谷物食品。
④在古代中国,“匕”之所以是主要的饮食工具,是因为中国人最初就是用“匕”来取用谷物食品的,筷子最初则是用来夹取非谷物类食品的。这两种配套使用的餐具,在文献中被称为“匕箸”,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勺子和筷子”。在“匕箸”的表述中,“匕”在前,“箸”在后,显示出勺子在进餐工具中的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说,显示的是中国古人食谱中“饭”与“菜”的主次关系。今天在朝鲜半岛,我们仍能看到这种饮食传统的延续。就像中国古代的饮食习俗,朝鲜或韩国人通常用勺子取食谷物食品(即米饭),而用筷子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
⑤古代中国人和今天朝鲜半岛居民用勺子和筷子来进食,反映了饮食和文化的双重影响。从上古到唐代,中国北方以及朝鲜半岛的主要粮食是小米。这是一种适合该地区气候的作物,既耐寒又抗涝。不过小米烧熟之后不像有黏性的稻米易于团成块状,因此更适合煮成粥。根据中国礼仪文献,食粥用勺子更好,筷子则主要用于从有汤的菜中夹起食物,或夹取非谷物类的食品,是一种次于勺子的进餐工具。
⑥筷子的角色在汉代发生了变化,这与小麦粉制成的食品(如面条、饺子、煎饼和烧饼等)在此时开始变得日益流行有关。考古发现证明,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用臼和杵研磨谷物制作面条。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就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发现的,其原料是小米,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到了汉代,由人或动物带动的石磨逐渐普及。除了小米,中国人也开始研磨小麦。这可能是受到中亚文化的影响。在研磨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小麦加工方法之前,中国人煮食完整的小麦,即“麦饭”,至少在中国,小麦的食用经历了一个从“粒食”到“粉食”的过程。这一转化并非一蹴而就,因为在面粉出现之后,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食用麦饭的传统,不过毫无疑问,是面粉把小麦变成了更受欢迎的谷物食品。到了唐代末年,即10世纪初,小麦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足以动摇小米在中国北方农作物中的霸主地位。
⑦而在南方地区,稻米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主粮,南方居民可能很早就使用筷子来取食米饭和其他配食。在宋代,由于选用了来自越南的早熟新品种,水稻产量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得到很大提高。到了明代,水稻种植面积持续增长。此外,大约从明代甚至更早开始,人们渐渐采用了合食制,即大家一同坐在桌旁进食,筷子被用来夹取所有食物。于是,勺子渐渐丧失了原来取用谷物类食品的功用,而主要用来舀汤,从以前用来吃饭的“饭匙”变成了“汤匙”,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以下这段文字最适合放在原文的哪个位置?
要理解在古代中国,为何“匕”作为饮食工具比筷子出现更早也更为重要,我们需要仔细考察历史上中国人通常摄入的食物种类。
①和②之间
②和③之间
③和④之间
④和⑤之间
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_______的追求。中国航天承载了一个大国的斑斓梦想,也_______了新时代中国人的骄傲与情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矢志不渝 寄寓
志在必得 铭刻
亘古不变 映射
孜孜不倦 彰显
城市善治的破题关键,说到底得依靠广大市民的智慧和力量。如何体现各类人才都有的城市包容,何以在城与人、管理与服务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怎样唤回社区交往、邻里互助的人情温暖……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政府角色应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实现城市共建共享。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城市善治需要政府转变角色,与市民打成一片
政府既要做好管理,又要做好服务
城市治理的关键在于发动群众,形成政府、市场与市民的合力
城市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实现社区交往、唤回人们的互助
人体芯片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开发出来的可以植入人体的芯片,里面装有芯片、天线和信息发射装置,对应身体之外不同的接收装置。在医学上有广泛应用,比如植入式心脏检测器就是一种人体芯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体芯片有望在更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比如身份识别、支付、定位等功能,不少人慨叹,人体芯片即将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以下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无法质疑上述观点?
将芯片这种外来物植入人体内,会增加感染或免疫系统排斥反应的风险,长期在体内感染几率更大
目前来看,芯片植入容易,取出困难,而且芯片的电池和使用寿命有限,安全取出芯片目前仍是个难题
人体芯片在进行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很可能被劫持、利用。如果存储在芯片里的个人信息数据被犯罪分子窃取,后果将不堪设想
数千名视力和听力障碍的患者经过芯片植入,获得了视觉和听觉的功能,不过这种后天赋予的能力与正常人天生具有的能力相比,还有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