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清人方世举《兰丛诗话》评说杜律云:“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齐、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能不受其画地湿薪者,惟有老杜,法度整严而又宽舒,音容郁丽而又大雅,律之全体大用,金科玉律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传承文学的吟诵。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
如何从良莠不齐的诗歌中选出最好的诗
文学吟诵的发展和近体律诗有紧密关系
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
2015年6月某市统计局对应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有593名受访者打算创业,占28.6%。其中,大专生打算创业的比重比平均水平高7.0个百分点,本科生打算创业的比重比平均水平低3.9个百分点,31.4%的研究生打算创业,有34.5%的受访男生打算创业,比女生高11.2个百分点。
在没有创业打算的受访者应届毕业生中,因缺乏启动资金,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创业方向等原因不打算创业的情况见图1,有创业打算的受访应届毕业生能承担的创业资金额度情况见图2。
本次调查中有创业打算的毕业生能承担的创业资金额度低于10万元的人数是:
344
268
249
193
张某为了要男孩,将妻子刚生下的生重病的女婴扔进小河里淹死。张某应被定为犯有:
过失杀人罪
故意杀人罪
遗弃罪
虐待罪
2017年中国在线旅游收入同比约增长多少万亿元?
0.15
0.20
0.25
0.30
2018年1-9月汽车行业统计数据如下:
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735.1万辆和172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0.1%和0.6%。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841.3万辆和84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0.2%和1.3%;SUV产销分别完成737.1万辆和72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3.9%;MPV产销分别完成124.4万辆和126.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2%和13.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2.2万辆和33.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2%和19.6%。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724.2万辆,同比下降1.5%。
商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314.1万辆和32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6.3%。分车型情况看,客车产销分别完成33.9万辆和3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7%和3.8%;货车产销分别完成280.1万辆和289.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2%和7.6%。
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5.5万辆和54.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8.9%和66.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0万辆和18.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0%和146.9%。
汽车整车出口81.4万辆,同比增长30.9%。分车型情况看,乘用车出口60.1万辆,同比增长38.2%;商用车出口21.3万辆,同比增长13.8%。
2017年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销量的比重是:
41.9%
42.9%
44.1%
46.2%
下列关于2002—2005年中国污染治理资金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财政预算内资金”逐年增加
“其它资金”逐年增加
“财政专项资金”逐年增加
“财政专项资金”的比重逐年增加
2011年我国网上购物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全年网购总额达到8090亿元,比2010年增长72.90%,占到了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46%;网购人数达到2.12亿,比2010年增长14.59%,占到2011年全部网民数的41.50%,比2010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某调查机构选取4大区域中最具代表性的30个城市为目标调查地,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这30个城市共有8626万个网购消费者,网购总额占到当年全国网购总额的44.67%。服装是网上购买人数和购买金额均最多的商品类别。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总额为全年网购总额的33.00%,年增长率高于总体网购市场增长率20.60个百分点。
2011年中国服装网购总额年增长率为:
14.59%
41.5%
72.9%
93.5%
在当今知识社会,学科门类越来越细化,各种专业术语层出不穷,各种学说流派、各种观点五花八门。社会知识总量的快速膨胀,带来了学科间的认知障碍,很难再出现通晓各门学问的宗师大家了。但学者以学问立身,并不主要看其涉猎学科领域、通晓概念术语的多少,而是看其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系统,立言立行是否具有一以贯之的标准。
学者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传承者和文明守望者,未必一定要绝顶聪明,重要的是有着对真实知识的执着心,有着推己及人的学识修养,有着稳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因而可以超然物外,成为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真伪善恶的一把直尺。而这恰恰是精于利益算计、价值标准游移不定的“聪明人”做不来的。
是否保持价值标准的一致性,不仅是学理的要求,也是学品的要求。学者“外察诸物,反求诸己”,没有内心的澄明,反思自我的悟性不够,将会影响到对外部世界的审视能力,学业修为是很难登堂入室的,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即便学富五车,如果没有稳定的价值立场,所掌握的知识只能是浮萍飞絮,这样的人很容易趋炎附势,物化为权力和金钱的附庸。
学品如人品,评判学品高低,辨别人品优劣,是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要从知与行是否具有一致性上,判断其价值系统的稳定性。知行能够统一,知识的修为和道德的完善就能够相得益彰;知行如果相悖,言行表里不一,秉持多重价值标准,势必造成道德取向的分裂。所以,有没有道德品行的自觉自律,对知识的态度是大不一样的。当学业失去了道德内化的意义,成为单纯牟利的知识工具时,离自欺欺人也就不远了。辨别学者的理论观点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其能否保持价值标准的一致性,能够言行一致的就是真学,不能言行一致的就是伪学。
作者认为当今难以出现宗师大家的原因不包括:
学科划分细化
学说流派多样
知识总量膨胀
学者人浮于事
包括食品安全标准在内的任何强制性技术标准的制定,必然建立在“可标准化程度”这一概念基础上。这是为研究某领域是否适合以单一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所创造的分析工具,其含义是指“管制者在事前能否以适当的成本识别被管制行为的类型及其后果,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一执法”。______某领域风险类型单一,致害原理相同,______致害性呈匀质化分布,表明其可标准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风险行为的可标准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其是否适合以“一刀切”的强制性标准进行一体化治理。
对于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食品风险而言,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应通过全面风险评估,以社会总风险最小化为目标,设定“社会最优”的食品安全标准,并交由行政机关统一实施。作为实施层面的“查漏机制”,私法仅在食品安全标准未被执行的情况下,通过民事诉讼发挥私人监控优势及其责任威慑效果,督促行为人积极遵守既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这样的公私法合作框架下,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事实将作为免除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违反食品安全标准的行为也将在私法上得到直接评价。因为“社会最优”标准的设定已经过全面权衡和通盘考虑,并选取了社会可接受的最佳标准。
由于食品风险本身的特殊性,理想意义上的“社会最优”标准固然不是零风险标准,但该标准的设定必然经过全面风险评估和收益权衡。正如社会最优的农药残留标准仍有剩余风险,但若执行零残留标准,人类将面临更严重的食物短缺风险,因而该标准的制定需要全面权衡农药残留的致害成本和农药带来的农作物增产收益。这背后是一种社会总成本与总收益的权衡。符合社会最优标准的食品固然仍可能致害,但此种加害行为已不具有法律上的可归责性,这是人类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而必须承受的副产品。
如此看来,法学家们显然是基于理想意义上的立法设计才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我国现有且未来将要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均属社会最优标准。但实际上,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过于自信。社会最优标准属于纯粹的专业技术判断,用经济学术语表述,即“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标准——其在风险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通俗地讲,当再提高一个单位的食品安全标准将会增加社会总成本时,便达到了社会最优标准。由于社会最优标准的等级和精准度要求极高,现实中多数食品安全标准都难以企及。这一方面是因为食品风险可标准化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化时代的食品安全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科学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极大挑战,设定食品安全标准所依赖的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衡量也因此面临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当技术理性无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时,标准制定者的政策决断和抽象价值判断就变得不可或缺。因此,现实世界中的食品安全标准注定是一个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的双重判断。尤其是在各类产业政策导向和利益集团博弈条件下,具有利益分配效果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更是难以达到所谓“社会最优”的目标。
作者认为“参与立法的学者可能过于自信”,是因为:
“最优标准”的食品仍有可能给人造成伤害
“最优标准”的食品仍不可能是零风险的
“最优标准”的食品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
制定过高的食品安全标准将增加企业和社会成本
关于“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册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横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册的组绳称作“纬绳”、“编纬”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编’。”荀勖《穆天子传》记“燕郡魏冢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用麻绳。”毫无疑问,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译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关于这篇短文,作者的意图主要是:
考证“韦编三绝”的真实性
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韦”是汉代“纬”的假借字
对如何理解“韦编”的“韦”,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错误的
考证“我国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