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
②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
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④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
⑤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①②④⑤
①③④⑤
②③④⑤
①②③⑤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的有:
①提高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产品供给
②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③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④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①③
①④
②④
②③④
他们笔下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一方面_______了西方建筑学制图手法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_______了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美感,这在世界建筑史经典著作的插图中也可谓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秉承 融入 独树一帜
沿袭 引进 绝无仅有
接受 发扬 别具一格
承袭 发挥 可圈可点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家,而儒家和道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论语》、《老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把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头抓住了,就比较容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向理解,易于进行儒、道两家思想的比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论语》和《老子》
《论语》和《老子》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广泛和深远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原著是《论语》和《老子》
熟读《论语》和《老子》,就能为传播中国文化打好基础
2010年,中国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上海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一项庄严承诺。
成功、精彩、难忘
和谐、创新、精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绿色、科技、合作
远古时期,中国龙是吉祥兽,西方龙是忠诚守卫。早在4000年前,西方神话故事中就出现了被称为“Dragon”的怪兽,而这种怪兽就是西方的“龙”。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中世纪,中国龙成为皇帝象征,欧洲龙堕落为魔鬼化身。近现代,中国龙一度印上国旗,西方龙成贬义词汇。清政府在与西方打交道时,把龙绘制在旗子上,作为国旗。清政府倒台后,龙依然是华夏先人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应当废除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
龙可以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
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绝不可以画等号
华夏子孙应当弘扬龙文化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下列关于中国戏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变脸是川剧的绝活
有“女子之戏”之称的戏剧是黄梅戏
评剧是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京剧四大流派创始人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以下与上述推论结构最为相似的是( )。
领导干部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领导干部还必须将理想信念落到实处,因此,理想信念既是我们的奋斗方向,也是行动指南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坚持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必须要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所以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学科知识。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育人的方法。因此,作为合格的教师,掌握学科知识和育人方法都是必要的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设计产品时,注重融入中国元素,例如,在T恤上印上京剧脸谱等图案,推出中国航天系列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国货即潮流”的新消费观念正逐渐形成。有专家就此认为,正是这些中国元素的融入让国潮商品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青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中国文化五千年来绵延不绝,传统文化已深深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中国制造”的高品质、高性能提升了消费者对其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随着视野的开阔,消费者渐趋理性,对明显溢价的洋品牌不再盲目追捧
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已经深深影响着我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当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的现实国情。这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
对上文中的“这”理解最准确的是:
中国的现实国情
人们创造的历史
马克思的原话
政治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