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这部在散文、小说、自传间自由_______的作品,以1914至1931年间,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经营咖啡农场的经历为背景,_______地将众多的人、景、物熔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切换 匠心独运
穿插 深入浅出
变幻 举重若轻
出入 不动声色
影视作品凝结的不只是创作者们的灵感和创意,还有时代文化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的投射和缩影。就影视作品而言,一方面,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来说,经典作品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价值,对经典的重复呈现既是一种文化延续,也是一种文化确认,与我国传统文化联系密切的经典影视作品尤为如此。另一方面,对影视文化的发展来说,经典作品原有版本的魅力会逐渐褪色,用新的视听技术、新的时代美学和新的演员演绎将经典重新阐释一遍,则是赋予这些作品与时俱进的新生命力,其本身是重塑经典甚至创造新经典的过程。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经典影视作品生命力的来源
对待经典影视作品的正确态度
经典影视作品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新时代翻拍经典影视作品的意义
2020年,H省秋粮玉米和稻谷的市场平均交易价格分别为2.34元/公斤和2.74元/公斤,分别比上年上涨28.6%和8.7%。按此价格测算,2020年全省农户种植玉米、稻谷扣除成本前的产值分别为957.1元/亩、1520.7元/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3.4%、8.9%。
如种植收益=产值-生产成本,则2020年H省秋粮稻谷平均每亩的种植收益约是玉米的多少倍?
1.9
1.6
0.7
0.5
有研究者分析了公元前735年至公元800年左右的50处玛雅墓葬后发现,玛雅社会的统治阶级日益青睐以玉米为原料的食物。由于公元800年左右曾多次发生旱灾,而旱灾频发会严重影响玉米的收成,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过度偏重玉米的农业结构正是导致玛雅文明灭亡的决定性因素。
下列选项最不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玛雅社会中底层人民并不以玉米为主食
旱灾同样会严重影响水稻等作物的收成
公元800年左右,玛雅文明受到了外族入侵
有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玉米的产量仍能维持一定比例的人口生存
汇编作品是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汇编作品的是:
2013年3月5日的《人民日报》
小张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借阅的《小说选刊》
小许因参加电视答题竞赛节目进行突击训练所阅读的《百科全书》
高铁上供乘客取阅的《列车时刻表》
近年来,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汉语是联合国的一种工作语言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三位专家为10幅作品投票,每位专家分别都投出了5票,并且每幅作品都有专家投票。如果三位专家都投票的作品列为A等,两位专家投票的作品列为B等,仅有一位专家投票的作品列为C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和B等共6幅
B等和C等共7幅
A等最多有5幅
A等比C等少5幅
作品∶文字作品∶摄影作品
人身权∶姓名权∶肖像权
糖果∶棒棒糖∶水果糖
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学
面食∶面条∶重庆小面
扶贫题材创作要求创作者走向现实的更深处,突破自我想象的限度。不然,作品中对扶贫现实困境的展示至多也只能激发起观众的一份短暂的同情与痛心而已。对困境的书写赋予电视剧创作以深刻的现实意义,而这里的“现实”理应包含无法克服的困难与始终未解的难题。如此,作品将被贯注更深沉、更冷峻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以此突破当前扶贫题材创作的限度,迈向更高的台阶。
与上述语段意思符合的一项是:
扶贫题材创作的限度是只停留在无法克服的困难与始终未解的难题上而缺少想象力
对扶贫现实困境的展示激发起观众的同情与痛心,这使电视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扶贫题材创作的高度是在于关照“扶真贫”后续的一系列彻底解决困难的具体实践
创作者对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缺少更加具体深入的了解,作品多局限在自我想象中
过去20年中,美国玉米年产量一直在全球产量的40%左右波动,2003-2004年度占到41.8%,玉米出口更曾占到世界粮食市场的75%。美国《新能源法案》对玉米乙醇提炼的大规模补贴,使得20%的玉米从传统的农业部门流入工业部门,粮食市场本来紧绷的神经拉得更紧。由于消费突涨,2006-2007年度全球玉米库存出现历史低位,比2005-2006年度剧减了2800万吨。难怪一年中全球粮油主产区的任何地方出现持续干旱或洪涝灾害,全球期货现货市场都会出现强烈反应。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全球粮食市场正面临着库存紧张的严重危机
美国在世界玉米市场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生物能源业的发展影响全球粮食供求关系
对玉米乙醇提炼的补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