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医改的议题之重就是降价。无论是由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医保覆盖、统一招标采购减少中间环节的加价,还是对公立医院各项收费的行政调节,无一不是以减少个人看病负担为目标。然而,如果上游的费用控制难以实现,即便是再精良的制度设计,也会显得乏力。
根据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是:
应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的购买力
应加强政府对医院各项收费的调节作用
政府应该减少医院在招标采购中的环节
政府应想办法从源头上降低成本
临近年底,部分二三线城市楼市调控走到一个微妙时点,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一些二三线城市在限购政策落实方面“疲态”渐显,或试图放松限购令,或期待限购令自动到期作废。截止到2013年底,多个限购令将到期的城市未就限购令走向表态。
根据上述文字推断,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内容是:
限购令对楼市的影响
对中国楼市现状的分析
二三线城市对限购令的态度
限购令到期后城市楼市走向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常伴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失败者
成功的人生少有挫折和失败
成功是一种心理感受,与现实的物质无关
成功可以自己定义,不用将其看得过于神圣
学术评价中,往往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评价主体学术观点、情感倾向、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事实上,这类数据所包含的评价意义是由点击者、下载者、引用者体现出的,过度倚重这类数据就是把量化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以量化指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备受争议
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
正确的学术评价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
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学术评价才是可靠的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最重要的节日。作为民间大节,中秋节的民俗活动十分丰富,包括拜月、赏月等。圆月与人间的团圆、丰收联系了起来,赋予了节日美满、喜庆的气氛。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秋节的食俗也是多种多样,各地的中秋美食令人无限神往。
由此可推,作者接下来最可能重点写作的内容是:
各地的中秋美食
概括中秋节的民俗活动
各地的中秋赏月活动
各地中秋节的民俗活动
屏幕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兴起,以及海量信息的便捷搜索,使人们的阅读呈现出“浅阅读”的特征。即时的在线阅读取代了传统的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是典型的浅阅读。其实,不仅在网络阅读中有较为突出的浅阅读,纸面阅读中的浅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浅阅读形成的客观原因
浅阅读有哪些基本特点
浅阅读存在于哪些领域
浅阅读显现的消极影响
转型期的社会,价值观出现多元化,从神圣转向世俗,从理性转向感性,“拒绝崇高、淡化价值”,有时候很有一些市场。这是低俗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下低俗之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在世俗的社会环境和感性的文化土壤里,不产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
作者说“不产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意味着“三俗”:
不可避免
难以拒绝
可以接受
应该默许
中国有许多文学作品传世至今经久不衰,这与几千年文化铸就的百姓心中的“格式塔”是深深关联的,即使是悲剧也要想方设法找到一个美满的结局。也因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主流是文学的,文学所描绘出的天堂生活、人间仙境虽遥不可及却深深扎根在百姓的生活中——期待明天会更美好。
对这段话中“格式塔”的理解,以下最准确的是:
文学作品中的美满结局
文学所描绘的天堂生活、人间仙境
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想象与向往
把悲剧转化为美满结局的偏好
中国钢琴音乐经过百年的探索和积淀,已经形成蔚为大观的自身传统,其中确乎涌现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杰作,向世界乐坛发出中国的独特声音。但略显遗憾的是,某些出色的作品还没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不仅公开演出率过低,而且在教学运用、批评研究、宣传出版等方面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讨论的话题是: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百年历史
中国钢琴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
中国钢琴音乐的既有成就与影响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而剧本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于编剧的水平和创作态度。在目前的文艺创作生态中,相较于导演、演员,编剧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某种程度上打击了编剧创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其创造性的发挥。另外,也有一些编剧缺乏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自甘沦为“剪刀糨糊手”,东拼西凑,胡编乱造,扰乱了文艺创作环境,拉低了文艺作品的品位。
上文是一篇文章的编者按,由此推测,编者选登的文章主要谈论的是:
编剧的职业精神
剧本的重要性
文艺创作的生态环境
编剧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