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集团针对全国30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众环保指数”调查。2010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69.5分,较之2005年(68.1分)和2007年(69.1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69.4分紧随东部之后(70.3分),成为2010年环保指数的亮点。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部和中部公众10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分别有59.6%和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20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行为采取率都在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18-25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而对此,仍有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加坚实的公众基础。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65%。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对于18-25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25.6%和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最后一段认为,中国公众环保的发展趋势是:
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越来越高
环保组织的急剧发展
公众的环保活动将越来越组织化
环保组织的信任度和透明度将越来越高
城镇化率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约为:
47.5%
50.5%
52.5%
56.5%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2007年全国共签订技术开发合同73320项,成交金额8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3.5%和22.2%;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1474项,成交金额420亿元,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0.8%;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合同成交金额分别为840亿元和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0.9%和5.9%。
2007年,在全国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中,涉及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专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动植物新品种等各类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共计109740项,成交金额1477亿元,较上年增长23.5%,其中,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技术交易成交额居第一、第二,技术秘密合同成交76261项,成交金额1008亿元,较上年增长29.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成交27617项,成交金额25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4%。
根据图1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关于全国合同成交金额的描述正确的是:
1997年至2007年间,年增长率逐年提高
1997年至2007年间,年增长金额逐年递增
1996年至2007年的年平均成交金额约为800亿元
2007年的成交金额未能实现比1996年翻三番的目标
在大学生文化和生活价值观上,问卷通过多选题型考察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趋向,大学生喜欢的十类文化排序分别是:传统经典文化、现代文化、古代文化、民间民族文化、通俗流行文化、异国文化、全球共同文化、宗教文化、前卫(超前)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群体,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大学生既热衷于现代文化,也保持对传统经典文化最浓厚的兴趣,只有小部分的大学生自认比较喜欢前卫文化和后现代文化。
在考察法律意识方面,问卷主要通过考察公民解决纠纷的途径来反映公民的法律意识。问卷设定了三种纠纷解决途径,即法律途径(“遵循法律和政策规定解决”)、行政途径(“找单位和领导帮助解决”)和武力途径(“通过恐吓、武力或其他施压方式解决”)三种,大学生在纠纷解决方面的选择情况分别为67.6%,28.9%,3.5%。应该说,只有极少部分大学生采取武力途径解决纠纷。在法律常识方面,大学生对法律性质的正确认识高达91.2%,在对我国已经颁布的部门法的了解上,选择“宪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婚姻法”的分别为:96.7%、94.7%、93.7%、89.8%、95.1%,几乎都在90%以上。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和维护法律。
在知识产权方面,93%的被调查者知道“世界知识产权日”,76%的被调查者明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现在是从‘制定’转入‘实施’”,48%的被调查者关注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7年受理的《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大学生在科学意识方面,大学生自认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选择“按他人意志办事”的仅占6.3%,选择“据自己兴趣办事”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占45.6%、48.1%。而对“科学发展观”,表示“明确知道”的占35.7%,表示“知道一些,不太明确”的占58.6%,而表示“不知道”的占5.6%。
在科学行为方面,大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察的重点。大学生自认“很少遇到问题”的仅占22.7%,而认为“经常遇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的原因”、“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善于解决问题”四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7.1%、43.4%、39.5%和37.2%。
根据上图提供的信息可考察出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趋向是:
对现代文化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态势
热衷于传统经典文化
一批人比较喜欢前卫和后现代文化
解决城市交通可以尝试一种新机制:公交因为承担着为低收入者、环保人士等提供社会公益性服务的职能,由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低价提供给公众;个体自行车出行或纳入到政府购买体系,或推行自行车优先措施;出租车因为价格的高低并不会影响需求者对出租车这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所以自然由开放的竞争市场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对小汽车的使用者可以征收道路使用费,使交通拥堵的外部性内化。这种机制的实施,还要求有配套措施,比如完善公交优先基础设施,鼓励拼车行为、恢复或建设自行车车道、制定针对绿色出行的政策法规,引导和鼓励绿色出行方式等。
对文中的“新机制”最恰当的概括是:
“主体——配套”机制
“多元——环保”机制
“保障——市场”机制
“公平——高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一定的过渡期,以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下列属于过渡期的具体政策措施的是:
“三农”工作的重心在过渡期内保持不变
现有主要帮扶政策在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
在过渡期内国家为每个脱贫县建设一项重大基础工程
实施“一对多,多对一”的东西部协作帮扶办法
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近些年全球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最近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气温升高的气候变化加剧了人们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人们抵制传染病的侵袭是一种重要手段。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支持上述结论?
全球已知的375种人类传染病中,有一半以上因气候变暖而危害加重
相关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温上升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一些传染病病原体在温度高、湿度高的环境下繁殖和传播的能力更强
生态失衡导致的森林减少、土地沙化、荒漠化是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
大众化、流行化的再创作,使得经典________生活,激发了更多人对古典诗词、传统文化的热爱;高品质的电视综艺,使得观众对古典诗词的印象,由可读延伸为可观。古典诗词,不只属于________的学者,不只拥有枯燥、高冷的气质,它们也能以可爱、亲切的面貌和形式,出现在手机歌单里,一键点开便瞬间抵达耳畔,让我们随着旋律轻轻哼唱。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进入 皓首苍颜
侵入 孜孜以求
融入 皓首穷经
汇入 白首相知
①由达成共识到制订计划,_______欧盟在军事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领导既然这样要求,我们也只能_______而为之了。
③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愈用愈发达,不用则会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表明 勉励 蜕化
说明 勉力 蜕化
说明 勉励 退化
表明 勉力 退化
能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是:
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建设
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