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该省农村常住劳动力人口男性比女性少( )万人。
78.21
79.05
79.44
79.57
根据上图,下列关于我国农村用电发电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与2004年相比,2005年农村用电量提高了11.26%
我国农村发电量增长速度最慢的年份是2003年
与2001年相比,2002年装机容量下降了10.4%
2005年农村发电量占农村用电量的比重是79.6%
2007年前三个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3.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8%,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由此中国出现了比较罕见的城镇居民投入增长幅度低于农村居民收入增幅的现象。2007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853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980元,同比增长20.8%,集体经济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111元,同比增长18.0%,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794元,同比增长15.6%,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015元,同比增长11.8%。由此可见,农民工的收入增长远无低于城镇居民工资的平均水平。
200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
3212元
3414元
3450元
3300元
下图是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支出情况,图中已标明各项支出金额。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生产费用支出占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支出的比重为:
61%
32%
6%
1%
在城市与农村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涨跌变化方向一致的项目有:
8个
4个
1个
0个
1959年与1958年比较,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提高了151.8%
提高了51.8%
提高了251.8%
提高了105%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就业人员增长,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十一五”期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1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44.8:23.8:31.4,转变为2009年的38.1:27.8:34.1,如下图所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非公经济中,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
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总量比重比2005年下降:
3.9个百分点
4.5个百分点
5.3个百分点
6.2个百分点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努力把安徽省打造成“三个强省”,下列不属于“三个强省”的是:
工业强省
经济强省
文化强省
生态强省
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2010上海108】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2月份是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入境旅游最淡的月份
(2)2010年前三季度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率高于12%
(3)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只有一个月的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率为负数
0个
1个
2个
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