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证券行业主要经济数据
某市保险行业主要经济数据
2005—2010年股票、基金交易的户均交易量最大的是哪个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据统计,2014年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达20.7万人,比2013年增加近4万人,增幅为22%,可谓场面“火爆”。
2014年,我国社工考试报名人数排在第六位的是:
四川
福建
上海
山东
中国私营企业基本情况(1990—2010年)
中国私营企业的组织类型、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1990—2010年)(单位:%)
*表中数据指各类型私营企业户数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比率。
组织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的私营企业,2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约多少万户:
600
650
700
750
以下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处理,正确的是:
农民工所在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可以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工程承包人没有用工主体资格,雇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由发包企业赔偿
农民工工作中被第三者伤害,用人单位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约定,因本人违章作业造成工伤,不承担工伤保险
针筒∶注射器∶医疗器械
飞机∶螺旋桨∶推进装置
潜艇∶核潜艇∶核反应堆
齿条∶千斤顶∶起重设备
泳衣∶比基尼∶游泳服饰
2021年4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上线了升级版的城市大脑,该版本将此前涉及经济治理104个场景、城市治理50个场景和社会治理11个场景进行了整合集成,形成了10类57个整合场景。在物业管理场景中,升级后的城市大脑可以通过视频捕获智能识别楼道充电、飞线充电行为,发现后即通过平台推送物业公司进行劝阻,如劝阻无效,即通过区城运中心指挥平台推送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执法处置。
同时,城市大脑还会推送居委会、业委会,通过召开“三会”等方式,商议建设集中充电设施来缓解充电矛盾,实现治理全流程无缝衔接;推动各方业务流程精准衔接,建立高效联动响应机制,通过村居“微闭环”、街镇(片区)“小闭环”、部门“中闭环”、政府市场社会“大闭环”,实现智能发现、自动派单、管理闭环、高效处置。2020年12月,浦东城市大脑升级版启动上线试运行,7个全面融合经济、社会、城市治理要素的智能化场景深化整合后投入实战运行。近年来,浦东围绕重大风险防范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创新探索,从以“城市大脑”为基础的城市治理创新到以“家门口”服务体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创新,超大城市治理的制度体系日趋完整。
场景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的过程背后,是浦东打破部门之间、条线之间、层级之间职责壁垒。其中,垃圾分类应用场景就是一个典型。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浦东作为特大型区,面临产生点位多、收运覆盖面广、全程分类体系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城市大脑通过物联感知设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测,从源头收集到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全过程智能发现小包垃圾、跑冒滴漏等管理顽疾,整合集成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物业公司和收运企业等市场主体,居委会和志愿者等自治共治组织在内的各方力量,实现治理需求和资源、制度供给高效衔接。如今垃圾分类场景已经将浦东新区全区2662个住宅小区、337个行政村、2441个垃圾产生单位、43627个沿街商铺、91个小压站、12个中转站、4个处置场全部落图管理。
在养老服务场景中,浦东新区共有120多家养老机构,2万6千多个养老床位,传统管理按照部门“单打独斗”和人工管理模式,监管难度很大。此次城市大脑通过深化整合,针对养老机构共制定出38个治理要素,其中城市治理分成场所、设备两大类7个要素,经济治理要素分成人员、资金、制度、证照、经营五大类20个要素,社会治理分成信访舆情、紧急救助、防疫管理等三类5个要素。这明确了行业监管范围和职责边界,推动各方治理职责全覆盖衔接,缺位的完善补位,交叉的优化协同,在党建引领下,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
根据材料可推断,在养老服务场景中,城市大脑通过深化整合实现了:
从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向以部门合作为中心转变
从传统治理方式向数字化治理方式的转变
从碎片化治理目标向整体性治理目标的转变
从单一部门应对问题向多部门协同联动的转变
在某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共有三个班级,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比是5:4,二班与三班的学生人数比是3:2,三班比二班的学生人数少8人,则三个班级的学生总人数是( )人。
50
60
70
80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4元,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38元,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
2018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
59.8%
75.1%
85.1%
63.4%
2007年1-6月,农村居民8类消费性支出中,第三高的是:
居住
交通和通讯
文化教育、娱乐
衣着
为改善甲村的交通,乡政府决定对甲村村民每人征收300元,在向县政府报备后,委托甲村村委会收取。村会计张某上门向李某收取了该费用,李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的被告应是:
县政府
甲村村委会
乡政府
县政府、乡政府是共同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