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年全国互联网保险收入为2299亿元,同比增加5.10%,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43%,较2016年上半年占比减少0.17%。其中互联网财产险收入为502亿元,同比减少34.63%,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5.76%,较2016年上半年占比减少1.14%;互联网人身险收入为1797亿元,同比增加22.6%,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8.08%,较2016年上半年占比增加0.28%。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互联网保险收入为1346亿元,同比减少6%,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5.9%。其中互联网财产险收入为238亿元,同比减少19.9%,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4.5%;互联网人身险收入为1108亿元,同比减少2.3%,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的6.3%。
以下饼图中,最能准确反映2015年财产险(黑色)和人身险(白色)在互联网保险收入中占比状况的是: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2000年~2005年,我国农村发电量占用电量比重最大的年份是( )。
2000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有关发展的早期文献几乎都认定,发展中国家由于贫穷无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论断,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在普及社会医疗保险方面无所作为的理由。时至今日,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占人口大多数的非正规就业者及其家庭成员一般都被排斥在保险计划之外。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是最穷的国家,也能通过对本国人口中的脆弱群体提供公共支持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社会保障形式来。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有关
贫穷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对社会保障无所作为的理由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健全
弱势群体应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关注的重点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三大区域看,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90万人;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11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634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
分省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
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加894元。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上年。其主要特点:一是粮食丰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粮食、肉羊等部分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回升。农民家庭一产经营净收入人均2826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897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全面快于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1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6.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19元,增长11.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25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以下省份,2017年农村贫困发生率全部在3%及以下的是:
吉林、安徽、海南
黑龙江、江西、贵州
内蒙古、湖北、河北
湖北、辽宁、宁夏
2011年A市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2亿美元;进口总额0.54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4765万美元。
全年对美国出口59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对香港地区出口260万美元,下降60%;对日本出口1718万美元,增长14.6%;对韩国出口2915万美元,增长54%;对俄罗斯出口154万美元,增长73%。年末,全市对外贸易国家(地区)共97个。
2010年A市对美国出口额约为:
776万美元
732万美元
448万美元
484万美元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2月份是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入境旅游最淡的月份
(2)2010年前三季度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率高于12%
(3)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只有一个月的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率为负数
0个
1个
2个
3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00年增长4.4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2012年增长78.9%,年均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比2012年增长64.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比2012年增长99.9%。
2019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2%,比2000年下降14.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分别比2000年下降11.0和18.3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0.6台、洗衣机96.0台、电冰箱100.9台、空调115.6台、汽车35.3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9.8平方米,比2002年增长62.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8.9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97.2%。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286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4.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902元,比2000年年均增长13.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较2000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下列饼图表示200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食品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其他支出)的是:
根据表中数据,2005年至2010年GDP增长额最大的国家是: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巴西
三五收成中禾火夕 歹火年龙禾木申五 五已禾非多火中
1
2
3
4
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3.1%,比上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
分三大区域看,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减少。东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300万人,比上年减少190万人;中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112万人,比上年减少482万人;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1634万人,比上年减少617万人。
分省看,2017年各省农村贫困发生率普遍下降至10%以下。其中,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及以下的省份有17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重庆。
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比上年增加894元。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上年。其主要特点:一是粮食丰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粮食、肉羊等部分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回升。农民家庭一产经营净收入人均2826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随着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二三产业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可喜进展。农民家庭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人均897元,增长20.4%,增速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全面快于全国农村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210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3723元,增长6.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119元,增长11.9%,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人均转移净收入2325元,增长14.8%,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
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增速最高的是:
人均工资性收入
人均经营净收入
人均财产净收入
人均转移净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