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功利性并不会削弱收藏作为高雅文化艺术活动的魅力,反而能够促进收藏事业的发展。从古至今,纯粹的非功利性的收藏可以说绝无仅有。保值、增值的客观需求,促使人们对各类器物的鉴定和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如果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来奢谈所谓纯粹的收藏鉴赏,对于收藏事业来说只能造成观念的混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业界对收藏活动中的功利化不以为然
非功利性收藏对收藏事业发展意义不大
收藏事业中的“功利主义”思想无可厚非
绝大多数收藏活动是在获利驱动下进行的
儒家学说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美德,就不可能获得幸福,人生的幸福体现在个人的善行之中,人们不断提升个人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而为了修炼美德,就不能执著于物质生活的享乐,即便是“一箪食、一瓢饮”,只要能够修得高尚的品德,这样的苦行也是幸福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人们如何提升个人美德
拥有美德是幸福的前提
幸福如何在善行中体现
美德与幸福的相互关系
名字固然只是一个符号,姓氏也只是一个符号。姓氏虽然不一定需要废弃(自然愿意的人也尽可以废弃),仍然可以作为一种传统习惯加以保留,但是宗法社会对于姓氏的那种唯心主义的错误观念,却必须彻底戳穿,这意味着:
名字和姓氏是没有意义的
姓名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
儿子应该跟父亲姓
名字取得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业内专家建议建立国家营养日或营养周,开展“食育进农村”等活动,加大公益广告投入,发布适宜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在家庭监管________的情况下,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让相关社会组织走进农村,帮助农村孩子健康成长。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缺失
薄弱
不力
缺乏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战胜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汉书》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表明“隔离”是一种防疫措施
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伍连德博士在抗击鼠疫的过程中,发明了中国第一款口罩
宋代时各地建立了“安济坊”用于救治被瘟疫困扰的百姓,政府定期派官员下坊巡视
中国近代才开始用“种痘”之法抵御“天花”
即便是比较严肃的史学著作,在习惯了一种写作和思维路径后,也很难有别的考察和分析视角。这样一来,人们读到的史书就难免________,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读者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出一辙 心不在焉
人云亦云 不求甚解
众口一词 味同嚼蜡
大同小异 兴味索然
多重趋避式冲突是指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目标又各自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时的矛盾心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多重趋避式冲突的是:
张女士在二胎问题上犹豫不决,既想儿女双全,又怕无力抚养
周女生有一次难得的外省培训机会,可又放心不下家中年幼的孩子
王先生有一笔闲置资金,用于炒股担心风险大,用于储蓄又嫌收益低
李同学在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又得到了心仪公司的入职邀请
所谓“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现象不属于城市病的范畴:
就业压力增大
市民住宿紧张
大城市的交通拥堵
城市的经济实力下降
世界上越是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人们看表的次数相对也就多。越是发展缓慢的国家,人们看表的频率也就越低。早些时候经济发展速度的排列次序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荷兰、新加坡、意大利、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但这些排列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看表的频率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速度决定看表的频率
早些时候,荷兰人的看表次数超过香港
美国人的看表次数总是世界第一
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角色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人们日常的活动所吸引,往往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因而在一些看似深刻的关于人的认识中不免存在着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
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要充当各式各样的角色
我们在社会中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种角色的理解之上的
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了解,就会产生主观化或表面化认识
避免角色的影响,才能对社会中的人有更客观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