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①根本还在于建立能够保障教师待遇及权利、明晰教师职责的教师管理新体系
②禁止教师有偿兼职补课是重要的“师德红线”
③然而在现实中,却一直难以切实落地,每年各地仍会出现教师有偿兼职补课的师德问题
④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⑤不少教育管理者和学校管理者强调“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但治标不治本
⑥如果不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却要求教师履行更高的职责,师德建设就会沦为空泛的说教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②③④⑤①⑥
②③⑤④⑥①
④②③⑤①⑥
④②⑤③⑥①
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说明劳动力成本因素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配套性和规模经济所起的作用相对变小。虽然中西部地区暂时还没有这种产业配套的聚集效应,但国内的中部省份和沿海地区,往往只有一河一山之隔,所以配套中心在国内范围的转移,比起向其他国家转移的可能性高得多,效率也高得多。
下面列举的中西部具有的优势在这段中没有涉及的是:
土地价格相对便宜
工资水平较沿海低
劳动力相当丰富
与沿海地区相距并不遥远
当前,乡村间或是城乡间的交流日益增加,因拆迁、移居等因素在新区域形成新的社区群体,乡村正面临“去熟人化”阶段。用一种共通的地域文化将其联系起来,是乡村治理的有效形式。从历史上看,以血缘或是某种被认可的文化组织起来的群体,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在一定层面上,乡村社会关系、乡村冲突的调适与乡村社会秩序的维系不仅仅靠法制体系,而且还依靠乡村礼俗、村社伦理、村规乡约等非正式制度。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乡村社会秩序的历史渊源与当下处境
当下乡村社会秩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新的乡村社会秩序维护需要探寻更有效的治理方法
乡村治理实践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法律手段更有效
三位小学老师虞老师、高老师和冯老师,他们每人分别担任音乐、科学、英语、体育、思想品德和数学6科中两门课的教学。已知:
(1)科学老师和体育老师住在同一幢公寓楼;
(2)虞老师在三人中年龄最小;
(3)冯老师、音乐老师和体育老师三个人经常一起去打球;
(4)音乐老师比数学老师年龄要大些;
(5)假日里,英语老师、数学老师和虞老师喜欢结伴去旅行。
根据以上条件,可知,冯老师教:
音乐
思想品德
英语
科学
瘙痒是令人非常难受的,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如果瘙痒带给生物体的只是负面的影响,为什么会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呢?实际上,瘙痒是保护个体生存的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线,瘙痒所诱发的搔抓行为可以把已经入侵皮肤的一些有害物质去掉,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瘙痒对动物个体生存也有积极作用
瘙痒对人类健康来说可谓喜忧参半
瘙痒虽令人感到不适却能增强体质
生物的进化过程总要在博弈中完成
,1,3,4,( )
8
6
5
1
在多元共生的文化语境里,影视艺术________。然而,近年来一些有悖于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作品混入其中,甚至大行其道。而一些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却对这些作品________,并由此产生认同和效仿,让不良思想渐次蔓延。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异彩纷呈 趋之若鹜
百花齐放 津津乐道
日新月异 乐此不疲
别具一格 奉若圭臬
有一段公路如图所示,在B路口处为三车道,到A路口处并为两车道,已知A路口处每条车道平均约5秒钟通过一辆车,若要在A路口处不造成拥堵,B路口处每条车道平均约()秒钟通过一辆车。
6.5
7
7.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