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典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篡的具体过程
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万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测出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的原因是:
碘化银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
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形成碘化银粒子
冷云催化使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
微粒在冷云中会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万亿个冰晶
实施大数据战略,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不仅意味着要上马多少高新科技项目,也意味着调整自身运作的机制,进行一次政府理念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流程的再造。要打好这套组合拳,必须经过以下考验:政府所拥有数据是否丰富和开放?政府的管理和运作方式能否适配数据化决策?在区域和国家层面,是否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产业和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政府要实施大数据战略,并不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撑,而需调整运作机制
政府的理念、职能和流程中存在太多制约政府运作机制良性发展的因素
管理理念、运作方式适配,产业、人才的支撑是实施大数据的必要条件
高新科技项目是政府实施大数据战略的基础条件
某市高新区离老城区较远,且公交车班次很少。高新区企业的员工大部分居住在老城区,他们经常会因为无法按时坐上公交车而迟到。为此,公交车公司大量增加了高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公交车班次,以满足这些员工的乘车需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些员工依然经常迟到。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高新区的许多企业都调整了上班时间
部分原来开车上班的高新区企业员工改为乘坐公交车
由于道路狭窄,公交车班次大量增加后经常出现长时间塞车
许多原本乘坐公交车上班的高新区企业员工改为开车或乘坐出租车
最容易吸引人们快乐的是那些能迅速实现的快感,也就是通过金钱消费能立刻得到的物质层面的满足。但是,这种对快感的追求,其实很难使我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感。而这种对消费的追逐却最能侵占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陷其中并且乐此不疲。其实,更深层次的满足感源于那些非具象的快乐。例如,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或者挑战自己的极限,完成了一个实现突破自我的作品,等等。
以下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
一味追逐过度消费,无法获得真正快乐
全身心投入到工作让人有深层次满足感
休息和娱乐能让大多数人感到真正快乐
经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会让人真正满足
某公司正在开展招聘活动,拟招聘出纳、采购、网管、销售4种岗位,经过层层筛选,从应聘者中挑出甲、乙、丙、丁4人。已知,每人只选择一种岗位应聘,且每种岗位都有其中一人应聘。另外,还知道:
(1)如果丁应聘网管,那么甲应聘采购;
(2)如果乙不应聘出纳,那么甲应聘出纳且丙应聘销售;
(3)如果乙应聘出纳,那么丙应聘销售,丁也应聘出纳。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后勤部门和法务部门
法务部门和销售部门
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
研发部门和人事部门
经过训练的金雕能在草原上长途追击野狼,某研究小组为研究金雕的飞行方向和判断狼群的活动范围,将无线电传导器放置在一只金雕身上进行追踪。野狼为了觅食,其活动范围通常很广,因此,金雕追击野狼的飞行范围通常也很大。然而,两周以来,无线电传导器不断传回的信号显示,金雕仅在放飞地4公里范围内飞行。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金雕的行为:
无线电传导器的安放削弱了金雕的飞行能力
金雕放飞地2公里范围内有一水草丰美的牧场,羊群是野狼袭击的目标
由于受训金雕的捕杀,放飞地广阔草原的野狼几乎绝迹
金雕放飞地周边山峦叠嶂异常险峻,无法飞到更远的地方
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改编,是指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翻译,是指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注释,是指对文字作品中的字、词、句进行解释;整理,是指对内容零散、层次不清的已有文字作品或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演绎作品的是:
《(红楼梦)经典诗句评析》
《罪与罚》中文版
《简·爱》电影剧本
《(左传)难点词汇释义》
我们现在说到“官吏”,一般都笼而统之,一概叫“官吏”。实际上,“官”与“吏”乃是两回事。就其来源来说,“官”是指朝廷命官,是需要经过科举、军功或世袭得来的,而“吏”却是官雇佣的人员,也叫做幕僚。对于现代社会,“官”应该是需要选举的人员,“吏”就是公务员。“官”的来源非常清楚:通过科举考试政府任命——所谓“朝廷命官”是也。而“吏”的来源却很复杂:很多科举失利的人开始从幕,并形成了固定的群体,最著名的就是绍兴的师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现在所使用的“官吏”是对“官”、“吏”的误读
在古代,“官”与“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官”、“吏”来源不同造成职位高低差距显著
古代“官”、“吏”与现代职位的对应
民意调查在制造出一连串的精确数字的同时,却掩盖了一个硬性的事实,即大多数美国人对政治的无知是令人吃惊的,好比经典的“呼喊”,民调数据表达的是政治意志在一个瞬间的抽搐,而无需经过问题的慎思明辨。而且,民调是一种有效得多的“呼喊”形式,这是因为它看起来以严肃社会科学的冷静理性的发现取代了群众歇斯底里的视觉形象。
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美国民调能够以严肃社会科学的冷静理性表达出公民的真实意愿
美国民调是最有效的“呼喊”形式,有助于政治目标的实现
美国民调并不能反映公民的理性思考结果,反而成为实现政治目标的有效工具
美国民调既反映公民的理性思考结果,又有助于政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