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偏好:凯恩斯提出的一种人们以货币的形式保持一部分资产的愿望和偏爱,它是一种心理动机,是人们为了应付日常开支、意外开支和在适当的时机投机牟利活动需要而愿意手头持有现金的倾向。
下列现象不属于流动偏好的一项是:
银行一再降息,全国的储蓄率仍然很高
为了孩子将来上大学,金明从结婚后就开始为孩子存款
最近一段时间来,股市形势一直不好,许多股民纷纷退出股市
李明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是怕突如其来的下岗后的拮据
青藏高原是除南北极以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过去50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4.5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从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受冰川融水径流量增长影响,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年径流量呈增加趋势。随之而来的将是灾害风险的加剧。专家表示,全球变暖是大趋势,我们能做一些“减缓”工作,但“适应”始终是核心,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把损失降到最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亚洲水塔的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全球变暖加剧了亚洲水塔的生态危机
建立亚洲水塔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势在必行
亚洲水塔变化影响着大批人的生存和发展
王先生购买的医疗保险报销规定为:当年花费1300元(含)以内的部分全部自付,超出1300元部分自付10%,其余部分由保险支付。王先生在2018年第一次到医院看病时,自己支付了960元,第二次看病自付了520元,则王先生第二次看病时医院共收费:
1800元
1960元
2140元
2600元
不少有识之士经常指出,一个国家、民族及文化的蓬勃发展,不仅需要高度物质的发展,还必须有进步信念的支撑。人的存在,总应该超出一般动物类的局限,具备更多智慧、信念、意志力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由此可以推出:
对一个国家、民族及一个人来讲,精神和信念不可少
精神比物质更重要
精神就是指智慧、信念和意志力
物质与精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当代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已不再主要依靠密集劳动力。如在美国,整个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将耗时20年,总投资达4000亿美元。要为9500万个家庭全部装上大容量光纤线路,要耗资2000亿美元。由此可见:
未来的经济发展主要靠高技术
未来的经济发展将不再需要劳动力
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资本密集的过程
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将越来越落伍
注:①费用均值按当年价格计算;②次均门诊费用指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人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住院期间人均医药费用,日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住院期间日均医药费用。
2014年全国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按当年价格计算比2013年多:
13.6元
14.5元
16.6元
18.1元
2009年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
2009年单位GDP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电耗由高到低排列,均列表中前5位地区的有几个:
0
1
2
3
“无现金社会”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地被人们接受,无疑源自于它克服了现金给人们带来的“烦恼”,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不仅让偷盗抢劫的笨贼们空手而归,更让使用假钞的骗子们倍感头疼。无现金状态下,还会减少以纸钞为媒介的疾病传播。然而,“无现金社会”也不是百益而无一害。无现金社会,改变的不仅是支付方式,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消费者,要理财管理,收支有度;金融机构,要更新服务,保障安全;监管机构,则要因势利导,提升监管能力等。
本文中“无现金社会”意在强调的是:
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给社会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
减少以纸钞为媒介的疾病传播
推动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4年科技三项费用在总支出的比重和2000年相比:
增加了约12.3个百分点
增加了约4.9个百分点
减少了约6.8个百分点
减少了约8.8个百分点
城市是纯粹的人为产物,大部分由混凝土组成,环境干燥,人来人往,污染严重。很难想象,在这种环境下还有物种能平静地生长。
不过,近年来科学家观察到,一些物种具有惊人的能力,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空间——尤其是那些具有活力、能迅速定居的机会主义物种。
以乌鸦为例:直到1990年代初,城市里还没有乌鸦。
但现在它们已经大举进攻,甚至成为城市公害:巴黎的乌鸦毁坏垃圾箱,欺侮行人。其他鸟类也被易得的食物所吸引,适应了城市生活,比如:麻雀、椋鸟、喜鹊、田鸫、鸽子。哺乳动物也不例外:从獾到麝鼠、松鼠,甚至还包括赤狐。
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的劳拉•福特尔(Laura Fortel)在2014年夏天指出,里昂市区和市郊的蜜蜂种类已接近全法蜜蜂多样性的三分之一。
植物方面,状况同样惊人。城市生态学家已在巴黎发现一千多种野生植物(聚合草、芝麻菜、兰花、蒲公英、荨麻……)。
随着时间流逝,混凝土周围必然生成了一种新生活。
鸟类学家贝尔纳•卡迪乌(Bernard Cadiou)发现,几十年间形成了一类独特的城市海鸥:“1990年起,自然界的海鸥数量每十年减少一半,城市里的海鸥却仍在增加,并且离海岸越来越远。在巴黎,它们生活在城市群岛中,每片房屋就是一个小岛。城里的一切条件都更加优越:垃圾箱、家庭废品,有时在中心广场或公园里还能找到蚯蚓……人类已为它们造好了避风港。”
动植物群落就这样在城市里安居下来。更妙的是,它们还在城市开发了新的组织策略。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NHN)的保护生物学家罗曼•朱利亚(Romain Julliard)强调:“动物的可塑性使它们能够利用现有资源。”
这种可塑性也使得动植物改变它们的生活方式。例如,不必再筑巢——电梯装置、通风管道或一片屋顶都可为许多动物提供理想的居所。这位学者描述说:“在乡村,绿头鸭通常在地面筑巢,城市里则在高处栖息。”
食物易得,物种多样性较少,这都抑制了种间的敌对行为,也限制了捕食关系。和平化进程的结果是一些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寿命延长:“在城里,乌鸫寿命能比在乡村长两年。”
另一突出现象是:动物开始定居,减少迁徙行为。这是由于城市的微气候比乡村更暖,适于过冬。“城市茧居”同样更加普遍。繁殖季延长,亲缘联系增强:“城市乌鸫的繁殖期比乡村乌鸫早开始一至四周,夏季幼鸟离巢的时间也晚一个月。”
生态学家菲利普•柯莱若确认:“动物随着城市改变。我们甚至在巴黎地铁里见到蟋蟀以烟草和香烟过滤嘴为食!”红隼的捕猎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不再捕食鼩鼱和田鼠,而是食用麻雀和大型昆虫。
生态学家娜塔莉•玛冲研究了植物界的情况。 “所有人类活动都对植物种类构成有影响,植物采取针对城市环境的特殊行为。”城市里的雏菊更能耐受踩踏,蒲公英更倾向于在近处散播种子,使之能够享有珍稀的可用土地。
动植物面对城市化所做出的改变不包括:
改变居住方式
改变繁殖方式
改变饮食方式
改变迁徙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