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苏格拉底淌水过河,脚一滑,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淌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莫以善小而不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虽然“发展”和“增长”在有些场合被替换使用,但其确切含义是有区别的。“增长”通常指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长;“发展”则是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社会进步,包括投入产出、产业形态、收入分配、消费方式、社会福利、文化教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改善。
对于上面语段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
“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发展”强调的是经济、政治、社会的“质”的提高
“增长”注重“有多少”,“发展”注重“有多好”
“发展”以“增长”为核心
社区组织自驾游。如果7辆车上每车3人,其余的每4人一车,那么会有6人无车可乘;如果5辆车上每车4人,其余的每5人一车,则会有2辆空车。问一共有多少辆车?
10
12
13
14
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只有1个人失业,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很容易高质量地建立起来。这说明: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根金属棒,并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连接起来,通过金属棒尖端放电,让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以保护建筑物免遭雷击。这种做法应用于管理界时被称为避雷针效应,指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领事态积极发展,即善疏则通,能导必安的管理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与避雷针效应无关的是:( )。
某市推行“全民参与精准找茬”工作破解城市治理盲区漏点,市民怨气少了、满意多了
某小区改建车库,物业方广泛地征求了业主的意见,并形成共识,使该工程顺利推进
某地实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法,解决大量群众关心的事,化解了社会矛盾
某公司将召开员工发展问题研讨会,要求部门主管会前要调查掌握员工发展需求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更为完备。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有深厚历史基础的地域文化在这时实现了历史性的融合,形成了以统一的汉文化为标志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时期我们民族对于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有光荣的历史记录。在汉代,妇女的地位,妇女的作用,妇女的权利保障,与其他若干历史时期,特别是与一些人以为可以较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宋明时代,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作者接下来很有可能介绍的是:
女权的历史变化特点
汉代女权的特点
汉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汉代妇女的物质生活情况与精神生活地位
某单位有职工750人,其中青年职工350人,中年职工250人,老年职工150人。为了解该单位职工的健康情况,计划用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样本。若样本中的青年职工为7人,则会抽取职工总人数为:
7
15
25
35
传承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刻精神内涵,民间艺术能否带来经济效益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放弃手工技艺,离开村庄谋生。对于大多数普通艺人,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只是一个概念,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和追求家庭收入最大化仍然是最先考虑的因素。传承文化和提高收入的矛盾始终贯穿于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过程之中。对于民间艺人,作为“理性人”去追求收入最大化无可厚非,而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保证民间艺人基本生活和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提升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真正让民间艺人扎得住根、沉得下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激发民间艺人的文化自觉意识
经济效益影响民间艺术的传承
提高民间艺人的经济收入
民间艺术传承的断代危机
某部门新录用甲、乙、丙三名工作人员,他们各自的籍贯为江苏、安徽、浙江中的某个省。张红、李梅和王芹对他们的籍贯有如下猜测:
张红:甲是浙江人,乙是安徽人,丙也是浙江人;
李梅:甲是浙江人,乙是江苏人,丙不是江苏人;
王芹:甲是江苏人,乙是浙江人,丙也是江苏人。
已知,对甲、乙、丙的籍贯,上述三人均猜对1个,猜错2个。
根据以上信息,以下哪项是可能的?( )
甲是江苏人,乙是安徽人,丙是浙江人
甲是浙江人,乙是江苏人,丙是江苏人
甲是安徽人,乙是浙江人,丙是江苏人
.甲是江苏人,乙是安徽人,丙是安徽人
有四个人,他们分别是小偷、强盗、法官、警察。
第一个人说:“第二个人不是小偷。”
第二个人说:“第三个是警察。”
第三个人说:“第四个人不是法官。”
第四个人说:“我不是警察,而且除我之外只有警察会说实话。”
如果第四个人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个人是警察,第二个人是小偷
第一个人是小偷,第四个人是法官
第三个人是警察,第四个人是法官
第二个人是强盗,第三个人是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