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又包括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当物质温度过高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核外电子吸收能量,摆脱了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物质就变成了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这种状态下的物质就被叫做等离子体。火就是以等离子体的形态出现的,这是物质的第四种形态,看起来和气体有些像,因此也被叫做超气态。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所进行的强烈氧化反应,其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换句话说,火其实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氢、碳、氧和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果想生火,可燃物、足够高的温度和氧化剂缺一不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火的主要特点
火的生成条件
火的根本性质
火的存在状态
在一场关于“传承和创新哪个更重要”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正方二辩在发言中提出一种观点:“先后性就等于重要性。”
作为对上述观点的反驳,以下最为有力的是:
吃一碗面,加点醋是必要的。但你说是以吃面为主,还是以吃醋为主
我必须先拧开瓶盖,才能喝到水。这不正说明拧瓶盖是必要的步骤吗
正所谓“雄鸡一唱天下白”,但你总不能说天白就是雄鸡唱出来的吧
我穿鞋时总习惯先穿左脚,再穿右脚,这就说明左脚比右脚更重要吗
最近,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锂电池,有望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传统的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并用一层聚合物薄膜隔开正负极,而在这种新型锂电池中,两者被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一种类似果冻的胶状物。这种胶状物看起来是固态的,但其中70%的成分是液体电解质,它可以很好地起到传统锂电池中液态电解质的导电作用,在此基础上制成的新型锂电池的功能与传统锂电池相当。突出优点是在安全方面,传统锂电池如封装工艺不好,起火和爆炸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使用胶状物的新型锂电池相比之下就要安全得多。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新型锂电池的胶状物燃点更高所以更安全
传统锂电池不需要聚合物隔膜隔开正负极
新型锂电池已经广泛使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
两种锂电池的内部结构相异但导电原理相同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纳米涂层材料,能够促使任何液体从物体表面反弹出去。例如,油类、酒、有机碱和溶剂等表面张力很低的液体洒到用这种材料制作的衣物上时,会立刻被反弹,不会弄脏衣物。因此,有商业人士预测,这种材料如果大量用于生产服装,洗涤剂的销量将大幅下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质疑该商业人士的预测:
消费者使用洗涤剂往往还因为洗涤剂具有消毒的功效
这种涂层材料将影响服装穿着舒适度,从而影响服装的销量
该研究成果商业化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人们习惯于根据穿着时间来洗衣服,无论衣服是否已经被弄脏
某公司举行优秀员工评选活动,在最后一轮评选中有甲、乙、丙、丁四名员工入围。甲认为乙会当选,乙认为丙会当选,丙和丁都认为自己不能当选。评选结果公布后发现,上述四种猜测只有一种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出,一定当选的是:
甲
乙
丙
丁
某种意义上说,公开发表论文的确是个人研究水平的一种证明。上个世纪有关方面主张把发表论文列为职称评审的依据之一,初衷固然不错。此一制度设计,在一段时期内也确实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旧的制度不可能永远管用,新的体系必须在现实情况的变化中建立和刷新,否则我们就得为因循守旧付出代价。
根据这段文字,不能推出的是:
论文发表是个人科研能力的证明
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需要改革
我国职称评审条件之一是要发表论文
我国现行职称评审制度设计不合理
衰老是指机体从性成熟后开始或加速的一种持续发展且不可逆转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衰老的是:
老年人身高下降,脊柱弯曲,皮肤松弛,须发脱落
某干部退休后,睡眠不好,情绪烦躁,不愿与人交往
某青年原本活泼好动,热情奔放,但因学业繁重而郁郁寡欢
某工人因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导致听觉能力下降
最初的人类,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漂泊到一个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钙质减少,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疾病。现有的治疗手段比如使用雌激素或者降钙素有助于阻止进一步的骨质减少但不能增加骨头质量。氟化物被认为能增加骨质,给骨质疏松症患者注入氟化物会帮助他们的骨骼不容易折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削弱文中观点:
大多数患骨质疏松症的人没有意识到注入氟化物可以增加骨质
牙膏中常加入氟化物来起到坚固牙齿的作用
氟化物注入健康人的体内会导致较强的副作用
通过注入氟化物增加的骨质比正常的骨骼组织更加脆弱而缺少弹性
共和制作为一种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一词来源于拉丁语respublica,意思是“公共事务”。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关于共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历史上的“周召共和”是现代共和制的雏形
美国是历史上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法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共和制
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