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热情成为这一波中国文化热的巨大推动力量,它的出现和规模,完全超出了知识精英的预期,其力量也远不是学院知识分子可以相比的。其中虽然带些盲目的成分,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化场”不再由学者一统天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和民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将成为知识精英必须重视的因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新一波中国文化热主要源于民间
民间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带有盲目性
知识精英需在借鉴草根文化的基础上寻求新发展
一对热恋期情侣之间的对话如下:
女生问:“我是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生?”
男生答:“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我得看完世界上所有女生后才能回答!”
要使以上对话中男生的论证基本成立,最需要假设的前提是( )。
男生用情专一,不会见异思迁
世界上所有女生在“漂亮”上是可以比较的
“漂亮”是一种客观属性且有评判标准
男生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完世界上所有女生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枫叶和桑叶不相同。
以下与上述推理在结构上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是因为,只有圣贤者才能无过
不能将功补过,这是因为,功是功,过是过
草木皆兵,因此,薰衣草是士兵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因此,鸿鹄的志向是远大的
按照世界银行的界定,基尼系数反映的是收入或消费支出在不同个人或家庭的分布。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统计的是收入的分布,并且将收入界定为税后的可支配收入,但也有一些国家统计的是消费支出的分布,比如印度。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因素,用消费支出计算的基尼系数会明显低于用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比如,2005年世界银行公布的印度基尼系数是0.33,但如果用收入指标衡量将超过0.6;反之,如果用消费支出法计算中国的基尼系数,则2005年中国基尼系数将只有0.26。
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印度的基尼系数计算存在问题
目前基尼系数计算指标的差异性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可比性
使用税后收入计算基尼系数最合理
中国的基尼系数被高估
人与工具协同进化、互相改变的进程从未停止。在技术尚不成熟的时期,人们为了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率,可能会________。而当技术瓶颈被突破,人类的丰富创意和巨大需求,又会把技术力量化作新的创新行动,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绚丽篇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逆来顺受
退避三舍
因噎废食
削足适履
认知失调是一个人在做出决定、采取行动或者接触到一些有违原先信念,情感或价值的信念后所体验到的冲突状态。当人们感到认知失调时,不协调的存在感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不协调,除设法调整自身的行为或改变自己的态度外,人们还可以主动避开那些很可能使不协调增加的情境内外因素和信息因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认知失调的是:
小明参与了一个很无聊的活动,从中得到了很少的报酬
推销员说服小红用相对高的价格买了自己不是很需要的厨具,几天后小红觉得自己非常喜欢这套厨具
小王因为考试没考好被爸爸批评了,他回到自己房间后认真思考了原因,决定以后更加努力学习
勤奋的小宇参加了很多课外班,这导致每次练习钢琴都会迟到,他对钢琴老师表示非常抱歉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相对论
日心说
量子假说
万有引力定律
质疑和否定是人类文化最积极活泼的精神,它不断触发新生力量去打破_______平衡,建立新平衡,从自然、社会、群体到个人,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轮回交替,_______,每一种存在形态,都是对旧秩序的反抗和否定,从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相对平衡。
下列词语,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 代代相继
原有 滚滚而来
既有 生生不息
古老 绵绵不断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下列关于稀土的表述,错误的是:
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稀土的得名是因为很稀少
美国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目前中国出口的稀土数量居全球之首
我国是稀土资源储藏大国,也是稀土产品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稀土储量的百分比近年来因开发已经下降
在欧洲,随着强悍的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大,拉丁语曾经成了通用的语言。但随着帝国的衰亡,各民族借用拉丁语又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体系。此后,欧洲战事不断,语言也相互渗透。诺曼公爵征服英国后,法语成了宫廷贵族的语言,讲法语也成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直到二十世纪初,法语以其词义准确、不致发生歧义仍然在欧洲国际会议中受到推崇,正式外交文本也基本上都采用法语。但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后,随着英美国家的崛起,英语又逐渐变得强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语与法语同时成为了欧洲国际会议的工作语言。到二战后,由于美国在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英语逐渐超越了法语的地位,成为世界外交场合的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语言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拉丁语对欧洲语言产生深远影响
现代外交场合的工作语言之争早已产生
英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已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