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分为活动景观和实质景观两个方面,活动景观主要包含的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公共活动、节日集会等反映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艺术传统、风俗习惯等浓厚生活气氛的内容,它表现为动态的“物”;实质景观指的是社区和自然环境、文化古迹、建筑群以及道路等社区各项功能设施的总体,它表现为静态的“物”。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活动属于活动景观的是:
某村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古村后,村民全部迁出,村里打造了一条售卖各地特产的商业街
某镇每年元宵节办社火,精心打扮的孩子被大人用特定方式扛在肩上表演“背棍”
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每天都游人如织
今年清明节,某校组织学生到新落成的烈士公墓进行公祭,缅怀先烈
甲工程队与乙工程队的效率之比为4:5,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先单独做6天,再由乙工程队单独做8天,最后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4天刚好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甲工程队或乙工程队单独完成,则甲工程队所需天数比乙工程队所需天数多多少天?
3
4
5
6
“阿基米德将被永远铭记,而剧作家埃斯库罗斯将会被遗忘,因为语言会消亡而数学理念不会消亡。”
这一论证可能隐含了哪些前提,除了:
阿基米德的贡献在于数学理念
埃斯库罗斯不是一个好作家
使用会消亡的东西的人会被遗忘
数学理念不是语言
“饿怒”是“饥饿”和“愤怒”两个词的合成词。最近,研究人员在欧洲招募了64位自愿受试者,在21天里,对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处于饥饿状态时的情绪变化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愤怒和易恼等情绪与饥饿之间存在被诱导的关系,也就是说,饥饿会使人们“饿怒”。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受试者在饥饿状态下,能保持情绪愉悦的只有不到10%
饥饿与更强烈的愤怒和易恼情绪以及更低的愉悦感有关
饥饿状态下的受试者,47%出现易恼情绪,44%出现愤怒情绪
科学家早已知道饥饿会影响人的情绪,但才发现会导致“饿怒”
(1)一张华人父亲为儿子撑伞的背影照与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两种_______的做法引发很多争议。
(2)如果说民法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那么民法总则便是这套百科全书的前言和大纲,体现着民法的精义与原则,_______着我们时代的民法精神与立法哲学。
(3)美国人比尔·波特来到中国,寻访在终南山中修行的隐士并写下《空谷幽兰》,他随之________,成为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家。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辕北辙 映射 声名鹊起
背道而驰 折射 声名鹊起
背道而驰 映射 声名大噪
南辕北辙 折射 声名大噪
下列诗词中,属于陆游作品的有:
①《早发白帝城》②《示儿》③《登幽州台歌》④《书愤》
①②
②③
②④
③④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地要求统一
因某种原因,甲、乙两人现面临A、B两种方案的选择,如果两人都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5个单位利益,而乙得到2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则甲、乙均得到4个单位利益;如果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则甲得到6个单位利益,乙得到1个单位利益;如果甲、乙均选择B方案,则各得到3个单位利益。假定甲、乙两人都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标准来进行算计和行动,都明白上述的利益得失情况,两人的选择不分先后。
据此,可推出:
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B方案
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B方案
甲选择A方案,乙选择A方案
甲选择B方案,乙选择A方案
社会计算的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社会的计算化,二是计算的社会化。社会的计算化是指通过人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海量而且相互关联的数据足迹,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追踪、检索、汇编、计量和运算。计算的社会化则是指互联网创造了一种环境、一个平台,使人们能够广泛地参与计算过程,从而在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应用等方面获得更高效率。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符合计算的社会化的是:
某购物平台根据用户购物经历,定期向用户推荐商品
某手机导航软件能为用户自动生成一个月来的行踪图
全班同学在暑假田野调查结束后合作制成精美的相册
小陈在众筹平台匿名捐款后,受助者上门送来感谢信
①西汉时期的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这个观念深入人心。
②明代汤显祖写的《牡丹亭》里面,柳梦梅则透过自画像上题字风格来想象杜丽娘的灵心慧性。
③元代王实甫的戏剧《西厢记》中,张君瑞曾通过书信的字迹揣摩崔莺莺的心态。
④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字迹就是心迹。
⑤这两个戏剧情节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于字迹的普遍认识。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③②⑤④
④①③②⑤
④②③①⑤
①②③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