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以纸或绢为载体,因而也被称为“纸绢画”。不同时代的纸绢会自然而然带有该时代造纸或丝织工艺的特点。
绢是一种平纹组织的丝织物,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最初用生丝织造,质地比较粗疏;通过捶压等整理工序,生绢可以变成密度较大、坚韧挺括、平整均匀的熟绢,这种工艺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于丝织业发达的山东一带。从实物和文献记载看,初唐以前书画都用生绢,经纬间并不十分精密,很难画得精细入微。这种生绢直至晚唐仍在使用,韩愈《桃源图》“生绡数幅垂中堂”中的“生绡”就是生绢。盛唐时期,画家开始使用洁白如银、质地平滑的熟绢,材料加工的进步,为丹青与水墨画风的细密精丽提供了保障。不过以生绢作画仍很流行,张僧繇、阎立本等人的画作都用生绢。
五代绘画用绢极粗,质地如布。宋人绘画用绢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普通画家所用的质地稀薄的绢,一种是为满足宫廷书画需要而特别制作的“细密如纸”的院绢。宋徽宗《听琴图》用的应该就是院绢,质地细密,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千年后仍洁白如新。
绢有一定幅宽,这是丝织工艺和政治制度双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从工艺角度而言,古代的绢都是人工织成的,绢的幅宽和织布人的肩宽有密切关系,幅面太宽,投梭织纬就会十分困难。从政治角度而言,绢在古代是一种特殊商品,曾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西汉之后的历代官府都实行“钱帛兼行”的政策,绢帛不仅可以输纳捐税,还可用以偿付债务、俸禄等,因而要求统一规格和质量。西周时期规定绢帛幅宽为2.2尺,约合现在的43.8厘米,这个标准一直沿用到隋朝,但是由于尺寸变迁,绢的实际幅宽总体上呈逐代增长趋势,最宽时约合65.93厘米。唐、五代基本以1.8尺为官方标准,约合55厘米;宋代以2尺(61.44厘米)为幅宽标准。因为绢的幅面是个常数,作画人可在单幅绢面上绘制小型画;若要创作大型画面,通常采用将两幅或三幅绢面拼接起来的方法获得足够的宽度,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郭熙的《早春图》,都画在两幅拼接起来的绢面上;范宽的《雪景寒林》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则是用三幅绢面拼合而成的。
作者引用韩愈诗歌,意在:
说明晚唐画家所使用的绘画材料
赞美唐画家精湛的绘画艺术水平
介绍唐人以书画装饰厅堂的习俗
展示绢质改进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大脑边缘系统驱动情绪产生,该系统在青春期期间快速发育,而前额叶皮层神经网络发育则相对较晚,主要负责提供合理判断和冲动控制。现在已经确知,前额叶皮层要到20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而如今青春期却在不断提前,二者不匹配的时间跨度正在延长。
由此可以推出:
人的某些行为与年龄的冲突是大脑存在的天然缺陷所致
形成青少年行为特点的原因在于人体调控功能的晚发育
人脑的独特结构使人类可以控制冲动行为的时间跨度正在延长
人脑控制功能与边缘系统的失衡是青少年产生冲动行为的关键
某单位进行了一次绩效考评打分,满分为100分。有5位员工的平均分为90分,而且他们的分数各不相同,其中分数最低的员工得分为77分,那么排第二名的员工至少得( )分。(员工分数取整数)
90
92
94
96
一列火车途经两个隧道和一座桥梁,第一个隧道长600米,火车通过用时18秒;第二个隧道长480米,火车通过用时15秒;桥梁长800米,火车通过时速度为原来的一半,则火车通过桥梁所需的时间为:
20秒
25秒
40秒
46秒
甲乙丙丁戊己六个棋手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人都与其他选手赛一场),已知第一轮甲的对手是丙,第二轮乙的对手是丁,第三轮丙的对手是戊,第四轮甲的对手是乙,那么第五轮己的对手是:
甲
乙
丙
戊
甲、乙、丙三人打羽毛球,甲对乙、乙对丙和甲对丙的胜率分别为60%、50%和70%。比赛第一场甲与乙对阵,往后每场都由上一场的胜者对阵上一场的轮空者。则第三场比赛为甲对丙的概率比第二场:
低40个百分点
低20个百分点
高40个百分点
高20个百分点
工地仓库里有水泥若干,第一天用掉了前一天剩余库存的1/3后又补充了500袋,第二天用掉了第一天剩余库存的1/9后又补充了400袋,此时仓库的水泥库存是原有水泥的2倍,则仓库原有水泥多少袋?
480
540
600
660
一桶水含桶共重20千克,第一次倒掉水量的,第二次倒掉剩余水量的
,第三次倒掉剩余水量的
,第四次倒掉剩余水量的
,最终水和桶共重5.6千克,问桶的重量为多少千克:
1.2
1.6
2
2.4
2011年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把()作为新疆实现科学跨越的首要任务。
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环保优先、生态立区
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
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
第二产业∶建筑业∶工业∶钢铁业
医院∶医生∶护士∶女护士
汽车∶货车∶工程车∶轿车
社区∶房屋∶居民∶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