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份北京市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2亿元,创今年历史第二高,据统计,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汽车销售继续支持北京消费品市场的繁荣。5月份,全市机动车类销售量为5.4万辆,同比增长23.9%,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汽车类商品当月实现零售额32.3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的20.3%。
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月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0%,其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60.8%。同时由于季节变换和节日商家促销的共同作用,家电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Ⅰ.2006年1-5月份北京市每月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Ⅱ.2006年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电类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的增长率相比较,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最快
Ⅲ.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类销售量约为4.36万辆
仅Ⅰ
仅Ⅱ
Ⅰ和Ⅱ
Ⅱ和Ⅲ
2008年中国家庭居民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与2006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结果比较,消费支出总额从17388元升高到22555元(未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消费结构也进一步改善,作为家庭生活水平标志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进一步降低。在2008年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细项中,列前三位的消费类型是食品、教育和医疗,分别占总支出的34.0%、11.5%和10.6%。
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消费的总体结构及家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与衣着类)与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所占比重,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高。大众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较快,但家庭消费率总体仍偏低。
由“图一:城乡家庭居民的消费结构”可见:在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发展型消费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的:
40%以上
50%以上
60%以上
70%以上
江东区石马街道小区居民陈某,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邻居乱搭建。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公告,认定该小区相关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经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请示,区政府作出批复,同意对上述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由石马街道办牵头实施。街道办迟迟未予执行。陈某认为,街道办未执行区政府的批复,遂提起诉讼。下列关于本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陈某不是本案的适格原告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无权作处限期拆除的决定
区政府有权作出强制拆除的决定
街道办怠于履行属于不执行行政命令
下面四个单句,与例句的语法结构相同的是:
例: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我告诉他一件事
大家都知道他是新来的学生
连长派通讯员送信
老张想推开门进去把工具取出来
明清时期的苏州为鱼米之乡,河道纵横,水网密集。市镇多依水而设,既有利于市镇与相邻四方村落的_______联系,又使得每一市镇影响的范围不是很大,从而形成乡村——基层市镇——中心都市的经济社会分层结构。市镇的分布相应呈_______结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广泛 线性
密切 网状
直接 树形
动态 蜂巢
自相矛盾是指在同一思维或辩论过程中,同一主体针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互相否定的断定。
下列哪项断定包含自相矛盾:
在刚开始读《聊斋志异》时,小李以为所有的鬼都是青面獠牙的,等到读完全书,他却说并非所有的鬼都是青面獠牙的
方老师在介绍生物的分类时说:“眼虫既有动物的特征也有植物的特征”
在介绍南极洲的动物情况时,王老师说:“南极海岸地带,鸟类的种类虽少,但鸟却很多”
在张经理发言后,老陈说:“我基本上完全同意张经理的意见”
表中所列国家中,2003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最多的国家是:
日本
新加坡
美国
德国
下列选项中的图形不能折叠成完整封闭的立体几何结构的是:【2018安徽085/内蒙古076/青海073】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液体都能够流动。水能够流动,所以水是液体。
以下与上述推理在结构上最为相似的一项是:
哲学家都爱思考。李教授是哲学家,所以他爱思考
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蛇不是哺乳类动物,所以蛇不是恒温动物
平板电脑都有触摸屏。手机有触摸屏,所以手机是平板电脑
工作态度端正就能取得好的业绩。小刘取得好业绩,所以他工作态度端正
哲学的前提批判工作的真实指向究竟是什么?它是从何种特有的视角和方式切入对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前提,并对之展开内在的而非外在的批判的呢?这是我们理解哲学的前提批判时所必须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哲学前提批判最根本的指向是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信念的“界限”,它要消解“思维的规定”与“存在的规定”具有同一性这一似乎不言自明的前提假设,从而呈现一切“思维的规定”不可避免的有限性。“思维”规定与“存在”规定具有同一性,这一信念经常被视为包括经验常识的“真理”、理论知识的“真理”和哲学的“真理”在内的种种认识形式赖以成立的一个基本前提。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前提批判工作的真理性
前提批判工作的科学性
前提批判工作的同一性
哲学前提批判工作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