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周围非承包的空坪隙地和各种资源,从事高度集约化商品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庭院经济的是:
在阳台上种植花草美化居住环境
在承包的池塘养殖鲤鱼
在自家后院加盖瓦房建立手工艺编织厂
在草原上放牧羊群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有证照个体经营户,相关调查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万个,产业活动单位1303.5万个,增加417.1万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
从行业角度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81.1万个,占25.9%;制造业225.3万个,占20.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2万个,占14%。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642.7万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78.6万个,住宿和餐饮业240.8万个。
从单位性质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占75.6%,比2008年末提高了5.7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9.6%,比2008年末下降了3.9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14.8%,比2008年末下降了1.8个百分点。
从登记注册类型看,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法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法人分别为800.6万个、10.6万个和9.7万个。在内资企业法人中,国有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4%,私营企业法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68.3%。
与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时相比,第三次经济普查时,下列普查对象数量增长最快的是: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单位数
长期的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导致城乡在科技、人才、资金及土地等要素配置方面严重不均衡,并且农村的优质资源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城市集中,难以避免地造成农村产业萎缩乃至空心化。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平等交换,消除城市优质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的各种障碍,才能真正形成乡村产业兴旺的基础条件。事实上,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好的地方往往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程度高的地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受制于城乡二元发展格局
需吸引城市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入
与城乡融合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应解决城乡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2015年1—5月,B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完成收入4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比1—4月增幅收窄0.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3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4%。
1—5月,B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亏损额比1—4月略有扩张,亏损额同比略有收窄。其中,新闻出版亏损额进一步扩大,实现利润总额-0.3亿元,比上年同期亏损额增加0.2亿元;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受个别企业业务整合的影响,降幅较大,实现利润0.2亿元,同比下降81.3%;其他辅助服务亏损额大幅收窄,实现利润-0.1亿元,亏损额同比减少1.1亿元。
截止到5月底,B区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较小,法人单位只有84家,仅占全市的1.0%;大型企业匮乏,收入达亿元企业只有8家,中小型企业居多。
2014年1~5月B区其他辅助服务产业亏损额约是新闻出版业的多少倍:
0.3
2.4
5.5
12.0
智能机器人产业是G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0年前三季度,G省智能机器人产业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法人单位共140家,完成总产值306.9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0.3%,同比增长 29.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平均用工人数3.12万人,同比增长8.6%。
2020年前三季度,G省智能机器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6.62亿元,同比增长超40%,四大行业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经济效益好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20年前三季度,G省智能机器人产业中,四大行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工业机器人制造业
②特殊作业工业机器人制造业
③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业
④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业
①>③>②>④
④>②>①>③
③>④>②>①
③>①>②>④
2017年第四季度( )产业的企业营业收入的环比增速最小。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
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
文化用品的生产
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
发展服务业要注意避免产业空心化,这一提示是必要的,但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就一定导致产业空心化,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也是相当危险的。在实际工作中持这种看法,会使中国经济失去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窗口期。实际上,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地位的衰落,也不代表“去工业化”,更不等于开启了产业空心化进程。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
如何客观评估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利与弊
是否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取决于制造业盛衰情况
不应顾虑产业空心化而错失发展服务业的良机
2017年( )的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合计数的同比增速最高。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2011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065亿元,同比增长29.3%,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34.9%。其中,6月份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828亿元,同比增长32.9%,增速比5月份回升3.6个百分点。
上半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实现收入761和1073亿元,同比增长36.5%和34.5%,分别高出全行业7.2和5.2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1443亿元,同比增长33.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4.2个百分点。软件产品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发展较为稳定,分别实现收入2867和1673亿元,同比增长28.2%和23.9%。IC设计增长放缓,上半年实现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3.7%,低于去年同期20个百分点以上。
2011年上半年收入占整个软件产业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是:
嵌入式系统软件
信息系统集成
IC设计
软件产品
近年来,上海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高端产业集群,致力于构建“3+6”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三大先导产业是指:
互联网、区块链、元宇宙
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