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07年全年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全省出生人口103.7万人,出生率为11.1‰;死亡人口57.1万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5.0‰。年末常住总人口9367.0万人。其中0~14岁1409.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1%;15~64岁7004.7万人,占74.8%;65岁及以上952.6万人,占10.2%。
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1%。其中,工资性收入11814元,增长13.1%;经营性收入730元,增长30.8%;财产性收入305元,增长38.1%;转移性收入2517元,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667元,增长14.1%。其中,食品支出3181元,增长1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提高0.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8平方米,增加0.5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711元,增长18.1%。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4834起、死亡人数6291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9%和11.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4人,下降25.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14人。全年道路交通造成5760人死亡,下降8.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3.84人。
2006年食品支出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
32.9%
39.0%
37.5%
32.0%
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4万公顷,减少6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增加10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产0.7%,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增产1.3%;早稻产量3196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35420万吨,增产0.6%。
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比上年增产1.3%。油料产量2416万吨,减产4.2%。糖料产量11110万吨,增产11.4%。烤烟产量239万吨,减产3.9%。茶叶产量114万吨,增产10.9%。全年肉类总产量6800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猪肉减少9.2%;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5.8%。全年水产品产量4737万吨,增长3.3%。全年木材产量6974万立方米,增长5.5%。
全年新增的有效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万公顷。
2006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是多少万吨:
50150
49800
50500
50350
2001-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数目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2006年
2004年
2003年
2001年
2006-2012年,上表中指标数值逐年减小的指标有:
0个
1个
2个
3个
植物药的功效需要________,以便发挥最大的功效。中国需要用世界眼光来看植物药,促进植物药产业健康发展。
恰到好处
正本清源
一针见血
药到病除
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从1997年的62万增加到2.98亿,居世界第2位。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手机网民数达到1.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由1997年的25.4Mbps增长到640286.7Mbps,11年间增长了25207倍。2008年底,我国IPV4地址数已从2001年底的0.2亿个增加到1.8亿个,全球排名由第9位上升到第3位;域名总数达到1682.6万个。其中国家CN域名在2007年平均每天增长2万个,2008年底已达到1357.2万个。网站总数由2000年的26.5万个增长到2008年的287.8万个,年均增长34.7%。2002年,我国的网页数为1.6亿个,2008年网页数达到160.9亿个。
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99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1%。到2008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达到7400万,占网民总数的24.8%。2008年底,我国使用网络媒体的网民比例达到78.5%,使用电子邮件的网民比例达到56.8%,使用网上教育的网民比例达到16.5%,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
若我国手机网民全部使用网络媒体,则2008年年底,非手机网民中使用网络媒体的比例约为:
36%
50%
64%
78%
在1994-2006年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持续增长。
以2004年为例,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0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企业占90%,而且全部增长5%以上,增长率达两位数的企业占66.67%。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6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5家,增长率达到两位数的有19家。
到了2005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29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7家,增长5%以上的有11家,而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8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家。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31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0家,增长5%以上的有16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3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0家。
再看2006年,年印刷量在10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有31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19家,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10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11家。年印刷量在5亿至10亿对开张之间的企业有28家,其中印刷量增长的有20家,增长5%以上的有14家,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有7家。印刷量减少的企业有8家。
2005年与2006年相比,年印刷量在5亿对开张以上的企业中,以下正确的一行是: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2003年至2011年,我国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3.1%,比2002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92.4%提高到104.1%,外需贡献率则由2002年7.6%转化为负4.1%,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我国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1%、19.2%,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1.3和2.0个百分点。2011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2%、23.5%和10.7%,分别比2002年提高5.5、3.2和2.4个百分点。
如果2010年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为135000亿元,那么2010年世界制造业生产总值约为多少万亿元:
67
68
71
72
海洋石刻遗产是我国海洋遗产中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类物质文化遗产类别。所谓海洋石刻遗产,通常指的是分布在我国海岸带地区、以石为载体、表述海洋社会文化主题的各类石刻,也包括一部分位于内陆地区的涉海石刻。海洋石刻遗产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是历代涉海人群的重要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海洋文化信息。
中国很早就有利用海洋及刻画海洋的传统。早在新石器时期,滨海地带生活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头作为表述工具,如东南沿海一带的贝丘遗址中,发现了一些保存下来的太阳崇拜石刻,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海洋石刻艺术。秦汉以来,随着滨海地域逐渐得到开发,人们利用海洋的活动日渐频繁,海洋石刻也相应增多,并最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海洋石刻遗产。从田野调查可见,我国各地目前留存下来的海洋石刻,广义而言,可以分为石刻建筑、石刻造像、石刻文书等三大类别;从狭义上说,海洋石刻遗产指的是石刻文书,即以石为书写载体的各类涉海文书,如摩崖石刻、碑铭等。①
单就狭义的海洋石刻遗产来说,可从内容上分为海防与海疆安全、海洋生产与管理、海洋宗教文化等类别。其中第一类海防与海疆安全相关的海洋石刻,包括历代海防与记功类石刻。历史上,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经略海洋的过程中,尤其重视海疆安全,因此不少滨海地区留下了海防将士的石刻印迹,典型者如福建省诏安县的一个明代海防所城——悬钟所城中,保存着29通明代海防卫将领巡视当地海防时留下的摩崖石刻。是目前我国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海防官兵石刻文书,集中展现了明代东南沿海卫所的社会网络与文化活动。②
还有相当一部分海洋石刻遗产属于海洋生产与管理类别,典型者如泉州九日山上保存的10通宋代海交祈风石刻,是记载宋代泉州当地的海洋航行仪式习俗的珍贵石刻资料,也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记录,同样,在福建沿海不少港湾地区,还保留有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坞界碑”,这些也是反映当地海洋生产的石刻记录。此外,一部分海洋石刻还涉及历代官府对于海洋的管理或当地社区对于海洋活动的习俗规定。③
在目前留存的海洋石刻遗产中,比较集中的是第三大类即海洋宗教文化石刻。历代滨海、岛屿地带人群在与海洋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海洋神灵信仰,由此产生大量海神宫庙,典型者如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滨海区域普遍存在的天后宫,按照地方习俗,新修或重修当地重要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往往伴随着竖碑纪事的仪式活动,这些涉海宗教碑铭,因为保存了历代修建涉海宫庙的记录以及捐助者姓名、捐助银两数目等内容,为我们今天深度了解历史上海洋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石刻文书资料。④
近年来,由于城乡建设、工业发展与海域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包括海洋石刻遗产在内的海岸带文化遗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保护处境。尽管一部分标志性的海洋石刻因为各种原因被列入各级文物名录,从而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相当多的海洋石刻还缺乏基本保护条件,一些涉海碑刻因为无人看管,不仅遭人随意拓印,甚至被凿挖盗卖。对于海洋石刻遗产而言,在人为破坏及日常损坏之外,另一个较大的威胁是海洋灾害与污染侵蚀。海洋石刻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外露性。除了一部分保存在宫庙或其他公共建筑内的海洋石刻,相当多的海洋石刻都是处在海岸带的公共区域。比如传统时代“勒石示禁”的习俗,使得绝大多数的涉海示禁碑,都要竖立在渡口、海港、渔村等醒目的公共空间,从而暴露在自然界中,容易遭受台风、海啸、海水酸化侵蚀等海洋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害。
第二段中提到东南沿海一带贝丘遗址中的太阳崇拜石刻,意在证明:
当地文化起源于原始崇拜
海洋石刻艺术历史悠久
沿海地区很早就频繁利用海洋
海洋石刻最初以太阳崇拜为内容
2003~2006年间,广告类节目较上一年增幅最大的是:
2004年广告类广播节目
2005年广告类广播节目
2004年广告类电视节目
2005年广告类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