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晚饭后去散步,爸爸给晓宇出了一道数学题:甲、乙两人年龄之和比丙大70岁,又已知甲比乙大1岁,比丙的2倍还多13岁,请你帮晓宇算出乙、丙的年龄之和为多少岁:
57
56
55
58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数为5.12亿,其中,农业劳动力数为2.94亿。
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中,16-20岁年龄组人口比重为9.1%,21-30岁为17.4%,31-40岁为18.4%,41-50岁为20.4%,50岁以上为34.7%。
农村农业劳动力中,16-20岁年龄人口比重为3.4%,21-30岁为16.7%,31-40岁为19.2%,41-50岁为26.3%,50岁以上为34.4%。
农村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中,41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人口数约为()亿。
1.04
1.78
2.39
2.82
1990年,W市70岁以上老人骨折发生率很高,同时,70岁以上老人的死亡率也很高,因此可以得知,骨折高发导致了70岁以上老人死亡率的上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1990年,W市正在经历战乱
W市很多70多岁以上的老人都是独居老人
此后十年,W市70岁以上老人的骨折率和死亡率一直很高
W市60岁到65岁老人骨折发生率是70岁以上老人的2倍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发育中存在“关键期”,即人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在某一阶段发展得最快,比如,3岁以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的能力,易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关键期内适宜的刺激和经验是运动、感觉、语言及其他脑功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
下列利用了“关键期”理论的是:
狼孩10岁时回归社会,学会了简单的语言
先天失聪的聋儿在2岁时接受语言康复训练,最终学会了说话
母亲在怀孕期间给腹中的胎儿听音乐
某体操冠军在3岁时就已经被认为具有体操天赋
2011年的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0-14岁”的人口大约多( )万人:
7910
8850
9320
9970
“男性蠢货理论”研究显示,大部分男性的确倾向于冒不必要的风险,且常常做出蠢事。医院急救中心的记录和死亡率统计都能印证这一研究结果。比起女性,男性更易受到意外伤害,在运动中受伤,或遭遇交通事故。造成这种男女差异的有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例如男性参与危险性体育运动的机会更多。但也存在一种所谓“蠢货风险”,即毫无意义的风险,而心甘情愿冒这种风险的往往都是男性。研究人员已搜罗到大量奇闻轶事来佐证这个理论,但他们还希望对男女差异进行系统性分析。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女性比男性智商高
女性很少去冒毫无意义的风险
目前还未对“蠢货理论”进行科学地论证
社会角色的差异是男性甘愿冒险的因素之一
在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江苏最终样本量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0.94%。调查显示:2015年11月1日零时江苏常住人口为7973万人,同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07万人,增长1.36%。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64万人,占13.35%;15~64岁人口为5910万人,占74.13%;65岁及以上人口为999万人,占12.53%。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3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9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64个百分点。
全省常住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1230万人,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为1356万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为2741万人;小学文化程度人口为1744万人。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江苏0~14岁人口比重比65岁及以上人口:
少0.48个百分点
少2.12个百分点
多0.48个百分点
多2.12个百分点
下列年份中,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高的是( )年。
2013
2014
2015
2016
某科考队由A、B研究所分别抽调5人,C、D研究所分别抽调7人组成,从每个研究所抽调的人员中,男性均比女性多1人。现将整个科考队分成勘察、化验两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中均包含4个研究所的人且来自任意2个研究所的人数都不相同。问化验小组最少有几名男性成员?
1
2
3
4
某部门有若干名干部和工勤人员。其中有多名干部是博士;并非所有的博士都是统计学专业毕业的;所有的男性都是统计学专业毕业的;由此可以推断该部门中:
有些男性不是博士
有些博士不是男性
有些男性是工勤人员
有些干部不是统计学专业毕业的